法国电影总会带给我一些惊喜。
看美国电影,很多套路都懂,看完的感觉就像在吃一个味道万年不变的冰淇淋,可是看法国电影,就像手里拿着一个看似万年不变的冰淇淋,但是吃到嘴里发现,它里面加的还有巧克力豆,那时候觉得,自己好像捡到一个宝。
不知道法国人是不是特别喜欢多线叙事的方法。就我看过的几部儿童片《情定日落桥》《小淘气包尼古拉》中。
这些影片往往不单纯写儿童的故事,其间也会夹杂大量片段讲述成人之间的故事。表面看是儿童题材的电影,事实上却用白描的手法,绘出一幅家庭风情画。让观者从中看到熟悉的生活场景,完全不会有隔阂,而是每个年龄层的人都可以从中找到感同身受的画面。
《双腿生风》也是如此。九岁的小女孩瑞切尔个性比较古怪,她一直很讨厌妈妈和爸爸对她的限制,非常渴望自由。在学校里,她的人缘也不好。生日会上,她邀请了全班同学,最后只来了瓦莱里一个人。
瓦莱里同样很古怪,但却个性张扬,非常勇敢。她带着瑞切尔打破了很多禁忌。比如偷偷钻进老师的办公室偷试卷,却无意中撞到两位老师偷情。比如以秘密作为交换的筹码,进入芭比聚乐部(类似于白富美聚乐部)。
瓦莱里之所以养成这样的性格,跟妈妈有很大关系。她的妈妈是离婚带着两个孩子独居的女人。她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完全采用开放的心态,可以包容他们的随心所欲,好像一位贴心的朋友。这些都跟瑞切尔妈妈的古板非常不同。
瑞切尔在瓦莱里家里玩起来非常放松,她们可以穿奇奇怪怪的衣服,自导自演小话剧,完全释放天性。这跟自己家的氛围完全不同。她自己也变得活泼很多。
甚至连瑞切尔的爸爸也有点儿喜欢上了瓦莱里的家,竟然主动免费帮他们修葺厨房。
瑞切尔和瓦莱里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与此同时,妈妈也发现了自己丈夫的异常,于是一气之下带走她到了乡下。
当然结局是瑞切尔的爸妈重归于好,家庭氛围自然比原来温馨多了,夫妻之间多了些浪漫,瑞切尔和爸妈的沟通也变得很顺畅。
可是,瓦莱里却因为心脏病和阑尾炎并发症离开了人世。这个在瑞切尔生命中匆匆来去的朋友成为她永远的记忆。
瑞切尔拿起古典打印机开始记录下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一些美好的琐事。因为她明白,也许时间久了,记忆就变得模糊了,所以要赶紧记下来。
不过,即使没有了那些细节记忆,她在骑车的时候,也会感到一阵风吹过来滑过她的双腿,她知道那是瓦莱里。
这部电影的可贵之处正是在于它那么真实地反映人性。它不见讲述了女孩子的成长秘密,还探讨成年人的生活困境。
有人说,真正的朋友开始于两人做坏事的时候。这里的坏事,当然不是什么违法犯罪的事情。换一种说法,应该说,两人共同做一件秘密的事情。这个秘密可能在别人看来毫不起眼,但是正因为只有你知我知,才显得特别。因为特别,才会记忆深刻。
这个规律似乎从一个人有独立意识之后就开始存在,其后也将伴随一生。一个人总是愿意在最信任的伙伴面前坦露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嘛,这也是人性使然。影片中瑞切尔和瓦莱里关系的建立也源于此。
影片中每个人都有瑕疵。瑞切尔儿是行为古怪,妈妈是脾气火爆,做事古板,女教师是背地偷情。女孩子甚至在父母面前谈到性话题。但父母们并不会马上禁止或者当场翻脸训斥,而是私底下跟老师沟通(这种开明的处理方式估计国内大部分家长做不到)
影片没有刻意美化某一个职业,某一个形象,大家都是活生生的人,特点非常鲜明,一眼就能认出,看完也会记住。
没有高调地赞美,却通过真实表达传递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美好,而且情节看起来十分有趣。比那些没有什么营养的国产青春电影好看多了。
虽然有朋友会吐槽我,没事儿看什么儿童片啊。可是在我的概念里,没有绝对的儿童片的类别。如果简单地把主角是儿童的电影,统统划归到只适合12岁以下的人观影的范畴,那就太狭隘了。所以好电影都值得看。
以前我看电影之前,很喜欢对照经典电影片单观影,现在更喜欢随意翻找。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总能发现惊喜。这很像几个人出去自由行,在不做攻略的情况下,拎包即起,到一处就能发现一处的惊喜,这种体验也是蛮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