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北海的时候,有人叫我回家了,小年到了,要扫年祭灶了。农历十二月二十和二十四,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
我查一下有关“小年”的资料,我们南方的小年就在今天,我没有错过。
北方的小年时间为2019年1月28日,农历腊月廿三,星期一;南方的小年时间为2019年1月29日,农历腊月廿四,星期二。
俗话说,“小年”不小。这天以后,人们开始进入准备过年的阶段: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时间弹指一挥间,一转眼一年就到头了,新的一年又即将开始。家家户户就要过年了,我要好好收拾一下我的家了。我得这个家啊,虽然小,但也温暖;虽然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但也温馨。
我从厨房开始,孩子从书柜开始。“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清洗抽油烟机,擦窗擦瓷砖,忙乎大半天;孩子收拾所有的书和他们的衣服,并自己洗自己的鞋子。有时他们累得几次想逃避,但都被我拽了回来。
我是个懒妈妈,但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和我一样懒,呵呵!在劳动教育上,有时教育孩子还真是个大问题。
我想起我的妈妈。每年小年时,妈妈也是这样忙忙碌碌,扫地,清洗衣物,整理内务。印象最深的是,妈妈拿着一个长长的竹竿,穿在扫帚的中间,然后举着竹竿颤巍巍地扫屋顶,一间又一间房,从楼上到楼下,从客厅到厨房,没有停留。那时我们家还是两层楼的瓦房,房间多,蜘蛛网也多。妈妈头顶缠着个毛巾,粗糙的双手使劲地挥动着竹竿,我不知道她哪里来的那么多能量,为我们付出多少?
但是妈妈从来不会叫我干这些活,妈妈爱我,我也是体会到妈妈的辛苦的,但我也从来没有主动去帮我的妈妈干活,心里想去,但迈不出。
现在想起来,我的妈妈的对孩子的劳动教育是有点失败的。我不希望我的孩子也如我一样。所以我适当的叫孩子和我一起劳动,特别是今天。
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北方人以腊月二十三为年,称“扫房”;南方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称“掸尘”,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
过小年的仪式就是扫房擦床,我们一起扫一扫,搬一搬,整一整,叠一叠。记得,我们一起把家装扮,美美过新年!
晚上,我给我的小宝讲绘本《小年》,告诉他祭灶节的来历。孩子好奇地问:
“妈妈,什么叫“祭”?什么叫“灶”?”
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个孩子知道祭灶节了,古老的农耕时代离现在的孩子渐行渐远,何况还是个幼儿园的孩子。我只能对着绘本指画着说:
“老家老房子厨房里,大大的长方形的,下面烧柴放火,上面煮东西的那个就是灶。”
“我们用一些供品,比如鸡搜、鸭肉,水果来给灶王爷爷,祈求他祝我们五谷丰登,幸福安康的仪式,叫‘祭灶’。”
“灶王爷爷会吃吗?”
“会吧,但我们看不见,我们只是表达我们的一种愿望。”
……
本身这个节日在我们这个地方过得并不隆重,甚至是什么仪式都没有,所以孩子只知道过年,而不知道“小年”。
我觉得我有必要给孩子讲一讲关于我们传统的一些东西,不是迷信,也不是炫耀知识,而是记住一些我们该有的东西。
孩子睡下,我又百度了一下,补充一下“小年”的知识。
其实传统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但是在清政府统治时期是腊月二十三祭天诵祖,久而久之受清政府统治影响较大的地方,就也都改成了腊月二十三。这些地方以北京为首,主要是北方比较多,相应的,南方受影响较小
就维持了腊月二十四的传统。
在古代,过小年是“官三民四船五”。即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过“小年”有地域差异,还有有阶级差异,这是我以前不知道的。我荣幸,我生活在这个时代!
“年”就是“家”,是家人期盼的日子。过小年,是提醒你要回家看看了,要回家团圆了,要和和美美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