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里所说的“历史圈”,仅仅指网络上网友们凭兴趣等各方面因素组成的讨论历史的小圈子。事实上,网友们组建的所谓“历史圈”,我觉得应该叫“历史娱乐圈”,因为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居然还能产生“朝代粉丝”或“领袖粉丝”,并且对历史的讨论很多时候也都是凭主观臆测,而且会为了某个朝代、政权、领袖到底“强不强”争论得不可开交。
本来这是互联网发展必然现象,正如各种动漫粉也会粉某些动漫角色一样,本是一件无需过于在意的事情。但在我听说了“知乎用户关迎屏PS史料”事件后,有了不少感想。(顺带一提,PS史料事件当事人已经承认错误,凭这一点,素质上就已经好过了网络“历史圈”的许多用户。)“三国”由于热度较高,可以说是历史圈饭圈化的重灾区。因此接下来,就以三国为例,来讨论历史观的问题。
一、娱乐的历史圈
(一)娱乐就是娱乐,一切请勿当真
“历史娱乐圈”并不是什么新鲜产物。从古至今,历史都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民间传说,并且人们心中都有英雄崇拜。甚至连“三国武力值排行”这样的东西,在民间也早就有了,比如“一吕二赵三典韦”这样的顺口溜。我个人也非常喜欢讨论这些“武力值”排行。
但只要稍微学过一些历史,多数人都知道三国演义里的很多内容都是与历史有出入的,有些事件是张冠李戴,还有一些纯属杜撰。这些民间故事固然非常精彩,但应该将其和真实的历史加以区分。历史并不是由故事组成的,而是客观存在的,是事物发展的一个过程。虽然人们喜欢在历史中加入自己的情感,但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我们更要有探寻真相的勇气,有去伪存真的精神。
历史的确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宝库,能够给我们带来许多乐趣。但玩归玩,在真的要讨论历史的时候,需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
(二)营销号只追求引爆话题,不在乎内容真实性
随着短视频的兴起,信息传播的速度又更进一步地提升了。有许多所谓的“历史公众号”就出现了。
那么他们出现真的是为了科普历史吗?我相信这当中有不少同志怀揣着梦想和对历史的敬畏之心,是真的在介绍历史,我向你们致敬。但也有很多营销号,他们纯粹是为了“赚钱”才创造视频内容的。他们并没有深入阅读史书,不在乎自己所得到的信息的真实性,他们唯一追求的,是热度,是有足够的话题度,给自己带来流量。
例如在所谓的“三国圈”里,一些营销号不惜伪造历史,或者使用带有偏向性的语言来介绍历史,从而让魏蜀吴某个势力的粉丝感到快感,引发粉丝效应,从而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关注者和流量。比较严重的谣言,有诸如“吕蒙的白衣渡江导致商人地位下降”、“生子当如孙仲谋是在讽刺羞辱孙权”等。
资本只在意自己的钱袋子,他们并不在乎事实真相,并不在乎自己的言论是否会误导大众。
(三)粉丝效应:以自己喜欢的视角捏造历史
当然,互联网上还有很多人并不是公众号,当他们的言论倾向于“魏蜀吴”任何一方的时候,其实都是处于对这个势力的喜爱,而没有其他的目的。“三国圈”还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只要参与讨论,就必须要是“蜀粉”、“魏粉”或者“吴粉”,对各个势力的喜好一定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
这些粉丝在争论历史的时候,那可是没有一点娱乐精神,他们是真的在为自己所喜欢的历史人物或势力辩护,真的在毫不留情的贬低和批判不喜欢的势力。诸如“刘大耳”、“孙十万”、“曹贼”、“关刑天”等各种称呼盛行于网络,他们并不是在以开玩笑的口吻在用这些词语来称呼历史人物。也因此,难怪会出现文章开头所提到的伪造史料事件。为了争出这些势力“谁更厉害”,网友们不惜伪造史料,乃至相互人身攻击,说句有点带攻击性的话,我觉得非常可笑。
凭借自己的喜好,来扭曲和改写历史,本质是历史唯心主义的。
二、请用历史唯物主义看待历史
(一)人民史观:曹刘孙都只是历史上的封建军阀
东汉末年是一段群雄争斗的历史,曹操、刘备、孙权都是当时的英雄,但他们都只是一个时期的封建军阀。他们在历史的舞台上的确很耀眼,但历史并不属于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推动的,生产力决定了人类社会的进程。曹刘孙再怎么厉害,也不可能发展出资本主义。如果我现在穿越回去成为士大夫,给曹操讲发展资本主义,那么第二天大家大概率是在城门楼上看到我,而不是在皇宫里。
对于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周瑜等英雄,我们可以喜欢他们,甚至崇拜他们,学习他们,但是完全没有必要过度追捧他们,以至于无法承受任何人对他们的负面评价;更没有必要因为不喜欢他们,就疯狂的贬损他们。历史造就了这些英雄,他们也在历史舞台上展现出了非凡的能力,反作用于历史。
历史并不只属于这些英雄,而是整个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在努力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的过程中,不断推进的。包括您,亲爱的读者,只要您在认真学习文化知识,或者正在做着有价值的工作,那么您就正在为推动历史贡献着力量。对于上述英雄,我们可以给予应有的敬意,但是要辨证与客观的看待他们。
(二)质疑精神:以科学的角度看待历史
科学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质疑精神。在网上冲浪,面对纷杂的信息,更要保守的看待。
在研究历史的时候,为了增加某个事件的可信度,应该参考下面的这些条件:
1.有文献支撑:一个事件是否有史书记载,是其真实性的重要支撑之一。诚然,有些人会反驳说史书也未必是真实的,这一点是没错。但是有史书支撑的事件比没有任何记载的事件可信度要高得多。事实上,没有任何记载的事件,在没有其他证据的情况下,我们应当认为其不存在。
2.有实际出土的文物或遗址:当有实际出土的文物和遗址能够证明某个历史事件,那么可信度比史书记载还要更高。文物和遗址,更能够还原历史事实。
3.符合事物基本规律:例如一些神话传说,我们不用进行讨论就知道含有虚构的内容。当然,史书里一些比较夸张的记载往往也是历史事实的加工。
因此在互联网中冲浪,学习各种历史知识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看这些公众号所说的内容,究竟有没有相应的材料支撑。如果这些公众号在讲述过程中,能够说出是来源于哪一本史书记载,贴出原文;或者有什么出土文物支撑的话,那么可信度就要高上不少,但仍然需要去求证。如果经调查没有任何证据支撑的话,那么一律可当作胡扯。
(三)实事求是:大方承认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
学习唯物主义,带给我们的一个重大收获,就是实事求是的看待问题。实事求是,是也是科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原则。看待历史,同样也应如此,在评价任何一个历史人物、历史政权的时候,需要全面地看待,不凭自己的喜好而逃避否认某些历史材料,更不能去捏造历史。
例如对于三国历史中的英雄,要去评价他们,首先要了解有关于他们的事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喜欢的人物可能有缺点,不喜欢的人物也可能有非常出彩的地方。
对于这些英雄,我们可以有自己的喜好,但是应当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之上,去表达自己的评价,无论你喜不喜欢某个历史人物,都承认我们所了解到的事实。必要的时候,我们完全有权利不再喜欢或者不再厌恶某个历史人物。
而为了所谓的面子,去曲解史书,否认历史事实,是非常荒谬的行为。为了引流而故意曲解历史制造爆点,更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对于探寻历史真相会造成非常坏的影响。错误的历史,会给我们带来错误的启示。
也只有一切遵循事实,大方承认历史人物的功过,才能在网络这混乱的讨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像欣赏艺术一样去欣赏历史
作为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袁绍、吕布、司马懿等都在逐鹿中原的过程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战争艺术和外交手腕。正因如此,我建议网民朋友们,去欣赏事物,而不是在网络上跟其他网友争到面红耳赤,这是毫无意义的。与其粉或者贬损某个历史人物、某个历史势力,不如好好欣赏这些人类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为我们呈现的精彩好戏。
在了解历史真相的同时,也并不影响我们去欣赏他们在史书中,以及在文艺作品中的光辉形象。经过艺术加工的文艺作品非常吸引人,真实历史也同样精彩!要懂得欣赏故事,也要用清醒的头脑探寻历史真相。不仅要懂得欣赏英雄,还要懂得欣赏人类,欣赏劳动人民,因为人民才是真正书写历史篇章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