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位小伙伴提到互联网所带来的网课是否会对传统教师职业造成冲击?
正如之前自由职业里提到我们未来的很多职业将会颠覆掉我们正在经历的职业,任何一个工种都不太会是永久。
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纸媒由于新兴媒体的崛起不断衰落,日薄西山已是不可阻挡之势,但是媒体本质并不会变,变的是方式,是一种更为高效的方式(互联网的本质在于连接,在于提高了我们做事情的效率)。
正因为网络的碎片化和时代本身的快节奏,使得我们更倾向于去选择那些时间短干货多的网络课程,于是网课、微课各种学习课程给了我们太多太多选择,我们就像海绵一样疯狂吸收着这些所谓的知识,我们可以自由把控自己学习的进度,快进、快退、播放、暂停、停止。
以至于我们有时候会出现一种错觉:听了十分钟的网络课程顿时感到醍醐灌顶。
诚然,传统课堂由于学校的规定,各科之间上多少课时,上多长时间都是固定死的,而一个人能保持注意力的时间一般是18分钟(针对同一个风格的内容)以内。
18分钟足够长,可以呈现一个完整的主题或观点;18分钟也足够短,可以使人在注意力耐受极限内获取有价值的思想。 因此也不难解释一堂40-45分钟的课程为何会给人相对枯燥的感觉(除非老师本身极富个人魅力),以至于十几年的学校教育下来,我们的脑海里已经形成了一个回路:上课 - 枯燥 - 知识 - 无感 - 厌倦)。
如果能够忍受长时间保持注意力学习知识,那么这样的人不是学霸就是一个自律性很强的人。
回到以上的问题,十分钟的醍醐灌顶恰好是一个人集中注意力的最佳时间,而互联网的高效使得知识被浓缩,直接把干货给到你,也就解释了这个问题。
那么,有人会说不是也有一两个小时的课程吗?微信的微课什么的不也是一个多小时? 我想说的是:你真的认为自己现场都能听完了所有语音?注意,注意力经济是最最稀缺的资源,任何产品都想抢占我们的注意力,都希望我们把时间花在它们身上。
在我们没有形成对信息一定判断力的时候,在我们没有建构好自己的知识基础的时候,在我们没有打造好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的时候,任何看似有用的内容实际上并不会给我们带来多少本质的成长。
因此传统教师职业不会消失,它所承担着的建立好知识基础、建设好知识脉络的使命将永远存在着,但是这个职业本身内容一定会发生变化,这个变化指的是这个老师授课的思维模式、是这个职业本身所带来的教材上的变化、是老师们授课模式的改变。更何况教师承担着的教育使命任重而道远。
一切都在变化之中,找到你我心中的“不变”,才能立于变化莫测的社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