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被打破让你生气了。我们经常用语言包裹我们的感受。“我恨你、讨厌你、你怎么怎么着.....”就是不说:“其实我很在意你,好想被你认可。”似乎说了那是低人一等,而恰恰是因为分享感受很容易让我们走近。
今天看到一对夫妻来离婚,妻子谩骂丈夫,言语过激,我都无法想象这么彪悍的妻子,每一句话就像刀子一样。同时我也假设她童年遭受了多少不被爱不被重视的体验,似乎学会了指责这一个沟通模式,只能靠指责宣泄自己的不满进而达成某些事情。你想要什么?而不是深埋在过去的事件中。
分析一下这对夫妻因为孩子抚养费的问题产生争执。
行为:因为离婚而产生抚养纠纷。
应对方式:指责、攻击。
感受:愤怒、不满,委屈。
观点:丈夫应该为孩子多支付抚养费,正常男人都该如此。
期待:期待丈夫能够多支付抚养费。
渴望:我和孩子是被认可的。
自我:我是一个有价值受欢迎的人。
认知行为的部分出来了。
负面感受后面有未被满足的需求,那么你的请求是什么?变得有意识,觉察自己说这句话是想怎样?原生家庭的亲子关系让我们学会了一套观点、信念以及解释系统。没有对错,只有不同的观点。人与人之间的观点尤其是夫妻的观点可以互相融合吗?而不必方方正正,各自要个立场。具体来讲,诸如:老公爱吃不讲究卫生,老婆则相反,能否在两人之间建立简单的规则,其他事情就可以含糊呢?比如:一起分享美食,让老婆也爱上美食,夸他帅气,让老公爱上干净,俩人可以圆润的生活,不必纠结于小事,在里面给自己制造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