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都走这让自己更成熟的路上,只是我们这一代人都活得太安逸,从生下来便如温室的花朵,一直被精心呵护,未曾见过狂风暴雨更经不起大风大浪,我是如此,感觉身边的朋友、同学大多数亦是如此。每当遇到什么问题,要么就逃避,要么假手于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逃避的习惯,回想高中两年多的生活,我多次尝试转文,凭借我稍好的“口才”说服自己的内心――自己是真的蠢到学不了理综,最后一次还说服了班主任和父母,后面数学老师知道了,晚自习跟我谈了一节课,我依旧记得他那句“你并不是学不会,你就是想逃避!”当时觉得自己所说的一套言辞,自己所奉行的一套堂而皇之的道理,被老师看穿了,心中不知所措。难道我没有迎难而上的精神?不,我是解决方法找错了,我自以为的逃避是我觉得最好的方法,而长期的“自以为”早已根深蒂固,造成我做什么第一反应便是能躲便躲。豁然间,我发现我致命的缺点便是――说服内心然后心安理得地去逃避一些事,还自以为这样的方法很高明,殊不知我的很多潜在优势早已毁在这上面,无论是学习还是人际交往。
2.仔细想来自己还是太弱了,弱到别人的一两句话便能中伤我,弱到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现在的我更是不可理喻,朋友说我的什么缺点需要改正,我便回一句话,让对方哑口无言。“我就是我,为什么别人说我什么我就改什么?我只想活成我想要的样子。”其实之前自己并不是这样的,只是在与同学们朝夕相处中发生了一些变故,让自己再难以相信他人。而现在的自己也是看似乐观积极,还经常帮同学排忧解难,听他们的故事,其实我也只是能劝慰他人,自己早已失去本心,不想在别人面前显露我的悲伤,让别人知道我的歇斯底里,好朋友会投我以同情,一些与我貌合神离的人便暗自高兴,有更甚者还会嘲笑。这些种种都是我所讨厌的。
3.“活在当下”这是我对这昏暗又波澜起伏的高三生活所奉行的态度。我不想再去想其它也不敢想更不能想。活在当下便好,至少我现在有许久未见还能相视而笑肆无忌惮聊天的老友,还有许多性格迥异,各有神通的好友。他们或多或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有喜有悲,但大多数都是给我以正能量,他们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或许我综合他们,我便可以成精啦,但是以我这“自以为是”的性格,恐怕是学不来的。这么一想,好像我朋友圈里的人都比我厉害,唉,还是要使劲学习,毕竟在朋友圈里是个弱小的小菜。粗略统计一下,QQ里年级前十就有五个,年级前三十就有十多个,而且很多人不是学习强便是人际关系好,还有得长的还好看,算了,写完杂感马上写作业!(算了,自己尽力就行了️️)
4.我不喜欢千篇一律,偏偏喜欢独具一格,但是中国的教育好像就是要培养出一些千篇一律的人。多想无益,顺其自然就好。“枪打出头鸟”“树大招风”哈哈,这些我和我的一个好友都经历过了,真的是鬼知道我们经历了什么,只有我们知道那其中的心酸。如今我们俩的棱角早已被磨平许多,经常相视一笑,不用多说,便大致可知对方的心意,因为我们的人生轨迹似乎差不多,所遇所经历也差不多,所以人生观价值观也是相差不大。愿我们能坦诚相待共度这最后的高三时光。
5.有一次月考考了年级140,心慌意乱的我赶紧找了老班聊天,我以为他会跟我说学习方法,结果他全程安慰我,叫我不要慌,稳住踏实学,月考题目难了感觉学起来没有收获很正常,而且月考卷难度远大于全国三卷,叫我不用担心,好好学,一定会有收获的。后面语文老师也找我去谈心,叫我不用太执着于分数,只要排名在一本线内就行了,月考并不能说明一切,要从中学习到东西而不是盲目的心慌。每一次的失误都是在为成功做准备。而在老师们的关照下,我也正逐渐形成“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态度,对于分数,淡然视之。其实家里并没有给我太多压力,只是自己太好强,语文老师说,我的自强(她应该是觉得好强这个词不好,换成了自强)是好也是坏,看我是否掌握得当。现在的我,心很静,自我感觉从来没有那么静过,只想好好学习。虽然暂时看不到什么效果,持之以恒,定能见效。
这是《三月一篇杂感》的最后一篇,也是2018年的最后一篇,总的来说2018还是很好的,有好友的失而复得,有从不熟到相知最后再形同陌路,也有志趣相投的新识。愿今晚再与老友们一同跨年,抛却2018年的一切不美好,迎接2019年老天给我的‘奇迹’!
PS.一直以来所有的杂感都发表在简书上,想着这是最后一篇了,让它得见天日吧。
2019,我来了……
大学,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