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19年11月5日<崔律·100天精时力训练营>之<心力管理篇·9.2 积极思维·然后呢?>的学习日志。
1.【知识】我在课程中的收获:
◤学霸回顾◢
@Aileen,晓真说自己在父母和孩子身上花费的时间太少,于是增加了每周三次关系温暖时刻。——这是崔律没有说到的点,但Aileen看到了~~说明自己有认真阅读、有根据自己的需求吸收。崔律说到“老师说......"可以由”泛指“换成”具体“,这个点可以应用在”赞美别人“上,会使得我们说的话更加可信。另外,崔律说,之前之所以没有强调老师的点,是不希望自自己以权威的姿态出现,而是以朋友的身份,会喜欢。
「我的思考」
崔律将”老师说......“这个点,从"泛指"到"具体",应用在“赞美别人”上,是一种知识的链接,与之前内容的链接,这也是我3.0版本需要练习的内容,但这次我是没有想到的。反思了一下自己为啥会想不到这个点?我觉得主要是因为自己的知识点还只是停留在知识本身的表层,没有深入到底层的逻辑(这两个点就是底层逻辑相同,但应用不同)。也就是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所以才不会立刻、马上链接上。所以,之后的改善方式,就是要在知识/认知的层面,再深入思考一下这个知识、认知的底层逻辑是什么,之后自然就会链接在一起。另外,在链接时,一定要注意适用边界,避免附会旧知。
「心力」
@千里共婵娟分享自己8年太极拳经历和100天训练营打卡经历,是心力的作用。@美珍分享自己用20min赶火车的经历也是心力(内心信念)的作用。@自然,2016年筹备拆书帮南宁老友会成功也是心力作用的结果,信念越强大,成功越接近。
「我的思考」
今天看《奇葩说》蔡康永说,成功的人都有个特质,就是充满热情,对自己要做的事情充满了无限的热情,这是成功必备之一。对于小伙伴来说,这个信念、这个热情是相同的,就要要把它做成。
「录音听后感」
@自然,听完录音,因为自己讲述的是一件纠结的事情,所以整个语调都是压抑低现的,听完也会由“down”的感觉。@Alex说听到自己说“我有......事还没做。”就会感觉到胃不舒服,惊讶于这种描述背后的真相:我不满自己的所作所为。@王礼英,听出了自己虽然不流畅,但从语调中还是能体会出自己还是喜欢自己的工作的。@小蔓猪说完后,自己的心情好像轻松了好多。@果莉听完后,纠结的事情,好像也有了答案。@Della链接到自己让孩子录音打卡上,这次之后也能体会到孩子说的紧张心情了。
「我的链接」
哈哈,确实如此,原来让小朋友分享时,只是觉得语音分享多简单的事情,就是对着手机说说话而已,没啥难的,为啥小朋友最开始的时候会张不开嘴呢?这次轮到自己,终于知道为啥张不开嘴了~~没有为啥,就是在举着手机的瞬间,不知道要说啥了......看来所有看似简单的事情,在自己做的时候,还是会被碾压的,不过,这也是刻意练习的点。
◤今日主题◢
## 积极思维
积极思维,可以提升心力;消极思维,可以拉低心力。良性的循环是,积极思维,产生积极情绪/感受/语言,然后有积极行动,最后得到积极结果。
「栗子」
研究生考试的志愿没通过申请,怎么办?
※ 消极思维
因为没考试研究生,就会联想到自己之前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被喜欢的女生发“好人卡”,最终得出结论:自己是个失败的人。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情绪失落。
※ 积极思维
情绪上会失落,这是正常的情绪。但不会因为这种情绪而停止不前,止步如此。会找失败的原因?日后再有类似问题,该如何处理?当下我们还要做点什么?
※ 分析 ※
这件事,对于消极思维的人来说,就是“句号”,事情将到此为止,事情的结果是失败,而这个结果因为是“句号”而不会改变,甚至会更差。而对于积极思维的人来说,是“逗号”,后面还有,未完待续,也就是变“句号”为“逗号”。而经过努力可能还是这个结果,但还有可能变成成功。
「我的栗子」
这件事让我想起,曾经的一个同学,在考飞行员的过程中,有个听力测试,他在测试时是听到一个“轻微”的响声的,但当时以为是干扰就没有说话,结果当时的结果是不通过;但他当时的反应不是遗憾,走人;而是马上和教官说明情况,又主动申请了一次再考的机会——结果也就因为他的申请,现在的他已经是一名部队的飞行教官了。——这都是我们生活中积极思维的栗子,一个小小的举动,改变的可能是我们一生的轨迹。
## 然后呢?
不论我们遇到任何事情,然后呢?我们还可以做什么?我们学到了什么?日后我可以做那些改善?
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好的解决方案,但都会有改善方案,这个改善方案可以帮我们变得更好(比如:癌症,暂时没有根治的方案,但我们又减轻痛苦的方案)。不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尝试向前多迈一步,哪怕只是一小步。——我经常说的一句话”let me try“,多try(踹)一try(踹),也是好的方法。
2.【检视】我过去的亮点与不足:
对于过去的我,其实更多的时候会想着怎么把事情办成——这是好的点。但在想的时候,更多的是方法,但今天发现其实有的时候不是方法可以解决的是,是需要新的知识、新的认知,需要再学习——这是之前我没有意识到的。
3.【实践】我今日的刻意实践:
今天和儿子分享了一下自己和老公给他报名“海外冬令营”的事情,分享的角度就是积极思维。我先问他,如果这个网上报名的事情让他做,他会怎么做?他的回答,提前上网,准备,开始时马上填申请。我的回答“太棒了,你这个提前准备的行为,已经”干掉“了一半的人”。然后呢?还有吗?儿子回答没有了。我就给他讲述了我们的故事。粑粑麻麻准备了2台电脑(这样我们就又领先了一边的人,1/2也就变1/4);2台电脑的网络是2条网络:家里WIFI和手机4G(1/4变1/8);粑粑提前了解到了网络填表的格式,我们提前准备内容(1/8变1/16);我们把准备的内容在word中打印上,填表时直接复制&黏贴(1/16变1/32)。那1000个人中的1/32是多少?他回答约等于30。”我们是第45个报上名的。“我回答。
那这个故事能告诉我们什么呢?要提前做准备。还有吗?其实还说明,你只要比别人多付出一点点,你就会离成功更进一步,每一点的努力都是有回报的。——所以,儿子努力学习吧(感觉儿子又被套路啦)~~哈哈,今天发现粑粑也是个”积极思维“的人(就是被懒惰耽误啦-这句没有分享给儿子啦~~)~~~
4.【疑问】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
没有疑问是不是不是一件好事?或者说,没有疑问是不是代表着”没有思考“?在学习的过程中,越多的思考可能产生更多的疑问,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才会有进步?
5.【其他】任何想说的话:
今天的小剧场中,@甄艾分享自己的故事,对”思“的反思,自己在做一对一艾灸指导时,只说艾灸,不和顾客拉家常,没有关注买方的情感or情绪。
崔律分享《非暴力沟通》中的一段”医生通常并不关心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对疾病的态度,而通过非暴力沟通于医疗相辅相成,令我喜出望外。“
其实,从某种角度我能理解@甄艾的想法,不想自己做的事情被镀上另外一层衣。确实自自己有的时候也会有这种想法,比如在做美容的时候,本来是享受的过程,但容易被推销卡or再消费,这个时候自己就会不太舒服。但从他们的角度想,他们也是有业绩压力的,所以是可以理解的,但怎么做才能把这种不好的体验变成一种双方都舒服的方式呢?作为服务方,更多的要从需求方的角度出发,满足需求方的需求,而不是想着自己挣钱,也就是”舍自己得到对方的认可“。但这种认可,会使得我们之间更像朋友,在朋友的基础上,有需求就会自然而然的第一时间想起朋友,另外,有好的东西也会自然而然的分享给朋友,这样我们之间的关系也会少了一份功力,但会多了一些温度。但对于服务方来说,也会因为认可而收获更多,包括:经济。
另外,昨天现场拆书的其中一本也是《非暴力沟通》,是不是很神奇~~看来这本书是时候打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