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说带娃好辛苦,比上班辛苦十倍,既焦虑又疲惫,往往付出的努力和收获又不成正比!
从来没有认真地停下来想想,是否我们在错误的方向上用力过猛?只是一味地埋头于自己的养育之路上。
非常羡慕一些妈妈们,她们轻松自信、独立快乐地带着一个、两个、三个、四个甚至五个娃,更有甚者,还能同时拥有高质量的夫妻关系和事业追求。
那么,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1,尊重孩子的发展节奏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他有他的节奏。作为妈妈们,一定要轻松面对孩子心智发育得过早、过晚、过快、过慢以及长得过高、过矮、过胖、过瘦等问题。真正从心底尊重孩子的妈妈,从不比较,凡事习惯征求孩子的意见。
比如吃饭问题,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吃什么、吃多少,不要强迫孩子吃更多。但是有时候遇到没吃过的新食物,孩子会本能地抗拒,这时妈妈应认真地跟他说:“你有权利拒绝吃某种食物,但是必须在你尝过味道之后。”往往在妈妈的温柔坚持下,孩子会抿一小口,如果真的不想吃,就不再要求孩子继续吃。
2,观察的智慧
现在的育儿信息纷繁复杂,五花八门,甚至还有很多截然相反的育儿知识,让人看了无从选择。然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个性,我们无法将同样的育儿方法用于每个孩子身上并期望得到同样的效果,因为同一种教养方式应用在不同的孩子身上,效果可能完全不同。盲目跟随育儿专家的方法不仅无法科学育儿,更有可能扼杀了孩子们原有的特质。
主动探索育儿之路,父母认真去观察、用心去陪伴,从而更深入地去了解孩子,为自己的孩子打造量身定做的与之相匹配的方案,效果要比所谓的“专家建议”好得多。因为即便是“阅儿无数”的教育专家,也比不上你日积月累的观察、陪伴所达到的对孩子的了解程度。
美国著名神经医学专家丽丝·艾略特(Lise Eliot)博士曾写道:
研究发现,那些所谓的最体贴、最细心的妈妈,即宝宝哼一声、打个嗝都立即响应的妈妈,她们精心照顾的孩子表现出的依恋行为的安全度,竟然不如稍有松懈的妈妈照顾的宝宝。换言之,孩子对于令人窒息的体贴反应不良,这样毫不放松地照顾会抑制孩子追求自主的冲劲儿,妨碍孩子发展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
比如说,孩子刚进入幼儿园发生打人事件,父母们经常为此困惑不已,担心自己的孩子不合群,甚至有暴力倾向。其实通过观察,经常可以发现其实孩子打人背后各有不同原因,有些孩子可能是由于刚刚入园,在模仿班里其他孩子的行为,这种情况要淡化处理,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另一些孩子可能是通过拍打来跟人打招呼,是语言能力跟不上社交发展程度造成的,这种情况则要给他示范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和人互动;还有部分孩子则是处在“自我认可期”,不高兴了就打人,这种情况就要明确划定界限,引导孩子用别人可以接受的方式发泄情绪。
3,平衡自由与界限
孩子们玩耍的时候,不需要紧紧跟随,也不必紧张地用言语和动作来“保护”孩子,给予了孩子最大限度的信任和自由,但是在关乎到人身安全和礼仪教养的时候,妈妈们需要冷静地给孩子划定明确清晰的界限,学会说“不”,让孩子停下来,这就是权威。
一一刚学会走路的时候,我经常会带她去小区游玩区玩耍,玩滑滑梯的孩子很多,以至于我不敢放手让一一自己去尝试,总是牵着她的手扶着她一步一步走,甚至在她从滑滑梯上滑下时,有时候我心里都会一揪一揪地担心。一一两岁了,我们一起去游乐场,她依然不敢放手去玩,而我自己也同样如此,牵着她的手看着她才感觉到安心。然而,看着身旁那些无比淡定的妈妈们,他们只有当孩子们朝她们叫道“妈妈快看我”的时候,才正式回头微笑着回应孩子。后来我开始告诉自己要学会适当放手,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慢慢地,我也可以加入淡定的妈妈一列,我和孩子同时得到了自由。
4,独立自信的身教
一一不喜欢吃饭,经常在我吃饭时闹别扭,并且不让我吃饭,让我陪着她玩耍,这让我很是苦恼。我们几个当妈妈的经常在闺蜜群吐槽:当了妈后总是身不由己,完全不属于自己了,吃个饭都不得安宁,因为什么都得围绕着孩子转。
表面上看,似乎我们为了孩子尽心尽力,完全付出了自己,真是伟大。实际上,真正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的可能并不是这些,他们更需要一个独立自信的妈妈去引导着他们。一个好妈妈,其实应该首先做到的是经营好自己。然而,当我们每次享受点属于自己的时光时,心里总难免会有些愧疚感,孩子正在等着我,孩子想我了该怎么办?
提醒自己,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没有完美的妈妈,妈妈不能因为有了孩子,就委屈了自己和丈夫。有时候要让孩子知道,他不是世界的中心,有时候也要跟着父母的节奏来,这未尝不是好事。
那么,请努力去做个轻松自信的妈妈,让孩子轻松自信地成长!
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