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画画的厨师不是好作家。
这虽然是一句玩笑话,多学几项技能总不是什么坏事。
但要把一项技能学到出神入化本来就不容易,更不要说做到事事精通,面面俱到几乎了。
某个领域的英雄,可能在另一个领域就是狗熊。
《生活大爆炸》里的谢耳朵在物理学上是个天才,但在人际交往方面几乎让人难以忍受的。
战场上的武将到了政坛未必能有一番作为,更倒霉一点的,没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了监狱里。
汉代周亚夫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
风光的武将
周亚夫是汉文帝时期为数不多非常出名的武将,他最著名的故事就是戎装觐见帝王。
话说匈奴派兵六万分两路进攻大汉,汉文帝派周亚夫驻守细柳营,然后汉文帝就来阅兵了。
前面几个军营守将带着所有士兵早就恭恭敬敬等在营前了,见了皇帝又是磕头又是谢恩。
只有到了周亚夫的军营前,只有两个小兵把皇帝的车马拦下了。
汉文帝在营帐前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最后周亚夫一身戎装出来迎接,没有跪地也没有请罪,只是作了一个揖。
周亚夫还嘱咐车夫必须慢慢驾车,这里不是皇宫大内。
以汉文帝的脾气当然不会怪他,只问了问周亚夫为什么这么做?
周亚夫觉得这个问题不是很简单吗?
你说皇帝来,我就全营出动来迎接你?万一是敌人呢?不就要被一网打尽了吗?
皇帝的车马在营地里横冲直撞,万一惊扰了战马?或者敌人趁虚而入,皇帝不都有危险了吗?
汉文帝感慨这才是一个真正纪律严明的军队,周亚夫才是真正的军人。
可就是这么一个纯粹的将军,却没有能力在政坛发光发热。
汉文帝死前留给汉景帝最重要的武将就是周亚夫,事实证明汉景帝时期的吴楚七国之乱,周亚夫立有大功。
完全不是一个只会讲规矩的刻板武将,是个智勇双全的优秀将领。
耿直的大臣
正是这样一位出色的武将在七国之乱后得到了文臣的封赏,被拜为丞相。
可惜他的光芒一夜间都消亡了。
周亚夫根本无法适应政坛的险恶。
汉景帝要立王皇后的兄弟为侯,他立刻否决,王氏兄弟没有建功,没有立业,凭什么封侯?
道理上确实没错,但是他们的身份就是皇帝的小舅子,单凭这一点不能给他们更高的地位吗?
侯爵不过只是个虚名,不会给政局带来什么影响,只是皇族的荣耀。
周亚夫却看不懂这一点,他只知道没有功名凭什么封爵位。
这次汉景帝忍了,没说话。
汉景帝想要给匈奴投降来的贵族一个爵位,周亚夫还是不同意。
这些降臣更没有功劳了,只因为是匈奴人就给爵位吗?大汉就这么好说话?
汉景帝想通过给予匈奴贵族爵位诱惑更多的匈奴贵族来投降。
这次他不听周亚夫的,直接骂了周亚夫一顿。
周亚夫真的是个直肠子,你不听我的,我就不说了,居然就辞职了。
在战场上这叫当机立断,而在政坛上就是当众给皇帝好看。
汉景帝越来越觉得周亚夫的个性不仅仅是不适合政坛,甚至不适合作为一个托孤之臣。
作为一个武将,不能让君主放心他的处境就很危险了。
终于周亚夫的把柄被汉景帝抓到了,周亚夫的儿子私下找皇族工匠打造了一匹甲胄,还没给搬运工钱。(你这是多抠门?)
这就说不清了,私造兵器,私用皇家工匠造兵器,还剥削人民劳动力。
这是要造反吗?
周亚夫的儿子和周亚夫都下了大狱。
按照程序总要给周亚夫一个辩驳的机会,周亚夫一言不发,他觉得很荒唐,他觉得很可笑。
他如果要谋反为什么不在手握重兵的时候谋反?
非要等自己辞职回家了再去谋反?
周亚父从文帝开始为皇帝领兵出战,平定七国之乱功劳最大,居然还要向小小的狱卒解释情况?
他选择一言不发,这彻底触怒了汉景帝,汉景帝觉得他自视过高,仗着功劳无法无天,再也不愿意见他。
周亚夫抗争的方法也很直接,他绝食七天,吐血而死。
本来这件事可能有一万种解决的方法,周亚夫选择了最悲怆的那种。
可以说是他个性使然,也能说他根本不适合在政坛混迹。
虽然汉景帝自己的问题也很大,可周亚夫拿错“剧本”,走错“片场”,才是导致自己被汉景帝误解最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