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在编辑文章前,我整理了一下最近的文章,按两日一更新的进度,公众号的发文还能持续到什么时候。电脑里确实有很多存货,但现在点开那些文章来读,有点怀疑人生,很想全盘格式化。
很多作者不敢动笔写的原因,就是怕写不好。
我现在的感觉就是,看到初中的日记,一篇一篇看得我欲哭无泪,就连自行车掉了链条也写上去,今天吃了饭,上了课,然后交作业,一天的流水账大概三四百字。
即使后来花了一些时间在写文章上,那会儿几乎是一个星期三篇的频率,每一篇文章3000字起步,但现在读来,有一些“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无趣感,真的是惨不忍睹。
即使在好几年前获奖的文章,读起来也很乏味真的是难为当时的评委老师了,当时把自己写的每一篇作品当做宝贝,U盘里一份,电脑里一份,生怕出了问题丢了文档。
即使投稿,也要精挑细选,觉得写得好的文章应该参加比较大型的比赛,写的一般的文章,就投一投小型的杂质就好了。
对,就跟现在的家长给自己家孩子选学校一样。
现在想想,虽然有些搞笑,但从那一路过来,我觉得我之所以嫌弃当年写的文字,是表示我对文章的追求在提升,可能算得上是一件好事。
但也有不好的,就是有时候面对很多文章,无法静下心来去阅读,必须逼迫自己。
2
原来文字只是用来纪念的,像是一种情怀,或者一种情绪的发泄。
就像是那天简书平台突然告诉我,我的一篇文章获得了某个比赛活动的三等奖(下面第一篇文章的链接就是),其实当时很看不上这篇文章,顺手点了个参与活动。
是一篇青春校园文章,2014年写的,那时候刚大学毕业一年,算得上刚出社会,非常怀念学校,于是就写了那一篇文章,5000多字,告诉我获奖后,我又一个字一个字读了一遍,读出了一种岁月传递的痕迹,好几次都笑出了声。
这或许就是记录的作用之一吧,以前喜欢写日记,觉得琐碎又雷同,就干脆用文字来掺杂,只言片语就能想到当时的情形,表达方式不一样,但效果相同。
往后走,可能很难再去打开以前的文字,一来觉得写得太烂,二来还是想把更多的记录留在当下,尽管还是会一遍又一遍在很多投稿中看到当年写文章的影子,所以我很能理解,一个喜欢写文字的人内心空白的无力感。
3
能怎么办呢,还是要写。很多读者跟我发消息,说有没有速成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我说没有。
可能我至今还无法去定义一篇文章的好坏,凭着读起来感同身受、有吸引力、令人思考去断定某一篇文字深浅,是否采纳,其实是错误的,但也不得不这样,因为这是当下的主流。
我也只能说,当有一天,你开始嫌弃你写过的东西时,就证明你在进步。
我也在邮箱里期待各位作者的文章,今年,明年,甚至以后的好几年,说明了这么久了,你还在写,这也是一种进步。
现在在各大平台发布的文章,很少是之前的存货,绝大部分都是当前创作的,以前是哭丧着脸完成任务,现在是想到了就用手机记下来,找时间坐在电脑前将那些想法进行延伸,这,同样是一种进步。
所以说,不管当下下笔写的文章怎么样,最重要的是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