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好多人分享马达加斯加的猴面包树的知识,颇有感慨。我想到我们从小到大,时不时被教育灌输的“缺点”理论。
“这孩子,聪明是聪明,就是有个缺点……改改就好啦……”
这话有没有很耳熟?有没有很魔障?
反正我觉得不太恰当。那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替代这种思维呢?
这要先从猴面包树讲起,那先来看看这棵震撼我心灵的树。
外强中干也可以是优势
让我从巨大的猴面包树说起。
穆隆达瓦的猴面包树大道是我们马达加斯加之行的第一站。在汽车驶往穆隆达瓦的途中,马国贫瘠的荒原让我内心一片苍凉,甚至想到了作家路遥《平凡的世界》中黄土高原偏村里颗粒无收之际,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景象。
匮乏——这个词一直围绕着这片土地。可偏偏在这片土地,可以生长出猴面包树这般神奇的植物。查一下资料,百度说:“即使在热带草原干旱恶劣的气候下,猴面包树也可以活到5000年。” 我倒是觉得,正是这片恶劣的土地,才创造了猴面包树的神圣。
到底是什么让猴面包树如此木秀于林,风吹不倒呢?
度娘如是说:
外强中干——没有人愿意被贴上这么一个标签。
可是这个贬义词却是猴面包树的最突出特质,而此特质对于猴面包树来说,却是其在非洲生长的巨大优势!也是因为这个特质,我们如今才能瞻仰这番大自然的壮丽景象。
传统观念:这是缺点,你改改!
最近在心理课上,我试图用马丁·塞利格曼的测试“24项幸福优势”来强化学生的积极思维。本来目的也是想用积极思维覆盖一下传统的“短板”教育理念(也就是说把教育的注意力放在纠正缺点,弥补短板上的理念)。
一共24项优势,每一个人突出的优势各有侧重,我尝试让同学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得分最高的优势上面来,这样有助于在后面的课程中让同学们找到在逆境中得到支持的最佳能量来源。
没想到的是,在测完以后,有同学竟然失落道:“老师,我有几项优势只有2分,怎么办?”……听了这话,我内心真是哭笑不得。测试目的是让我们看到自己最具优势的特质有哪些,而这孩子还是不自觉的看向 了“我哪里还不够好”的地方,可见“短板”理论在我们的教育基调里面扎根之深……
不讲缺点,我们可不可以谈优势?
我们不说缺点,我们说特质。一个人的某个所谓缺点,在适当的时宜,或许就变成了优点。但在这个时宜出现之前,这个人便可能一直为“缺点”困扰,如心头刺,逐渐失去自信。
就好像幸福感不是被动的觉知,也不是什么可遇不可求的体验。获得幸福感可以是一项能力。幸运的是,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这项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得到提升。
无所谓缺点不缺点,有时候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自身的优势上面,或许可以获得一个全新的视角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