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都极度的迷恋老肥碱面蒸好的馒头,矫情的我,坚定的认为,也只有这样发的面蒸出来的馍才是自带灵魂的。
而这个万物生长的春天,各种野菜破土而出,最人气的代表当然是荠菜。
把这两者融合到一起,就成了我最爱的荠菜包子。
在厨房里忙碌了一上午,热腾腾的包子就出了锅,打开锅盖,一个个白胖胖圆滚滚的,一股面香扑鼻而来,顾不上拿筷子,拿手迅速的拽一个出来,咬上一口,兴奋的大呼小叫。
带着阳光的气息的包子着实越嚼越有劲。
于是,一边啃着包子,一边对着蒸屉上上下下的拍照,用最美好的词不断称赞它们。
在几个包子的时光里,惊自己的天,动自己的地。
嘚瑟完,还剩下了一块老面,便决定烙成饼。
擀面,刷油,裹葱花…
一边忙碌,一边念叨着:我好厉害,我是个被才华耽误了的厨子,小时候要是学个烹饪专业,现在怎么也是个五星酒店厨师长。
哈哈哈哈,脸大的人就是这么不要脸。
像是一场朝圣的旅途,来来回回的把桌子擦几个回合后,跑回厨房认真的把刚出锅的饼装到盘里摆好,再小心翼翼的端到桌上,那架势,生怕惊醒了柔嫩的饼。
林清玄说:幸福常常隐藏在平常事物中。嗯,平常到一粥一饭。最珍贵的,往往是不花钱的,往往是最容易忽视的。
记忆里平常的美食,是在我实习时候。那时候每个科里都有一个电炉子,就是就是一圈一圈铁丝绕着的那种圆盘炉子, 好像是用来消毒东西的?
反正每回晚上值班,插上电,等到铁丝通红,把金属的饭盆加水坐上去,等到水开,取出来泡面袋里的调味包,把里面的泡面全部放进去,还不忘把袋子抖得底朝天,生怕浪费了一块的碎渣。等待泡面舒展开来,磕一个生鸡蛋,把所有的调料都倒进去。
按个人口味酌情添加?不能够,这辈子都不能够,永远不怕咸,只嫌少不怕多。
而肉酱包是一定要挤到怀疑人生的,任何形式的刮不干净,都是对泡面的极度不尊重,是最不能原谅的行为。
最后,从兜里拽一根火腿肠,从中间拧断,用勺子一块一块的分解在碗里。
搅拌几回之后,诱人的香味就从炉子上飘出来了,打开饭盆,盖子上挂满了小水珠,颤抖的端起来,面好了!一切都刚刚好!
夜班的辛苦就这么被一碗泡面洗刷掉了,吃上一口觉得幸福极了,最后汤也是必须舔干净的。
那么好吃?那时候吃的泡面是什么牌子的?统一的吧?一块八一袋。学校那间小小的铺子里。总是被挤得水泄不通。
那时候,宿舍的班长是个东北女孩,好像姓哈,有一个周末,她在活动室看电视,让我给她带泡面,并没有说要带什么口味,随便买了两袋,其中一袋给她送到活动室,她看了看让我带到宿舍。于是,我又随便拽了一袋,开水泡了。
却不想,等她回来,拿着剩下的那袋泡面,大骂我,吃了她的那一袋,尖酸刻薄的各种话。我只说,那我再给你买一袋好了。
倒是后来,我给自己买了无数的泡面,在某个深夜,不必开火,不必考虑健康,只开水那么一冲,填饱肚子的时候给自己一种温暖。
就像今天,我坐在桌前,顾不上烫,认真的吃着饼,念叨着好吃好吃一样。我想,食物本身是没有温度的,赋予它们温暖的,是寻常百姓的烟火味道吧。
就像小时候,总是向往外面的世界,总是梦想着吃遍天下的美食,年岁渐长才发现,其实最好吃的一粥一饭,就是最美的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