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是一项经常性工作,要引导党员、干部把他律转化为自律,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特别是在基层工作中,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经常性、基础性工作,与党的执政根基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着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市县党委要把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重要任务常态化地抓,让老百姓可感可及。
一是树立“严以律己”的自觉意识。纪律是党的生命线,尤其是在基层工作中,党员干部担负着直接服务群众的责任,肩负着党风廉政建设的重任。在一些基层地区,部分干部由于纪律意识淡薄,在扶贫资金发放、项目审批等关键环节出现违规操作,这不仅使群众利益遭受损失,更严重损害了党在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因此,基层党组织应积极开展常态化的纪律教育活动,通过组织专题学习、观看警示教育片、举办廉政讲座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加强对党员干部纪律教育,使其深刻认识到“纪律面前没有例外”,把“严”字落实到每个细节、每项工作中,防止在权力行使中滋生腐败。同时,要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宣传身边优秀党员干部的先进事迹,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学习的标杆和行为的典范。
二是构建“清廉为民”的工作风气。基层党组织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无论是惠民政策的落实,还是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纪律严明直接决定着各项任务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决定着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与公信力。因此,基层党组织要根据群众反馈,主动整治基层腐败问题,特别是严格监督扶贫、救灾、民生工程等重点领域,确保每一项政策落实到位,要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敢于亮剑,坚决纠正,要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为民服务清廉、为民办事高效”的良好工作环境,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引领群众干事创业的坚强战斗堡垒。
三是落实“从严治党”的责任担当。党风廉政建设既是党组织的责任,也是每个党员干部的责任,特别是党组织书记和领导干部要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自觉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以“实”的要求推动廉政建设常态化。党组织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定期开展纪律检查、廉政谈话等,了解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帮助其释疑解惑,对发现的廉政风险点及时督促整改,确保不留死角。同时,党组织要建立健全党员干部日常管理机制,定期评议党员干部的作风和纪律执行情况,确保纪律要求落实到每个细节、每项工作中,对违反纪律的党员干部,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肃问责。
党的纪律建设是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特别是在基层,纪律建设对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基层党组织要始终把纪律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强化纪律教育、加强监督制约和落实“一岗双责”,推动党员干部的自律意识和纪律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