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一直以来都以他独立的运行轨迹转动,只是大部分人们不自量力的以为自己可以改变他,但事实上我们最应该做的是理解并保护他,不只是说说,而应该身体力行,刻到基因里。
生活一直以来踽踽独行且静谧宽容,我们每个生而为人者都有自己存活于世的行为准则,或智或纯,或雅或俗,每一个使用其中一种方案的人们常常不屑于别人的标准,或许以为自己的就是这世界的吧。
跟朋友在饭店吃饭,吃饭的桌子的桌角处写着“谢谢帮忙把餐盘交回”,我说交回哪里啊,朋友说不用交回,有人会来收,哪有那么高素质,那一刹那,其实我理解他是在说,我因为在别的城市而有意彰显,假装做个好人,当时我只好跟他说,我做一件好事并不是因为素质,而是因为没做一件好事我都会因此开心,并因此而获得能量,在利他的同时也利己,这是个正向循环,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都是大有裨益的行为准则。
我不是个吃货,也不爱红妆,当然也不懂得武装,大概是因为互补的原因吧,而我老公就是个标准吃货,他完全不理解我的饮食习惯,不明白对吃不感兴趣那人生还有什么乐趣,事实上我确实是不懂吃,不研究吃,用我娘亲的话就是“要不是怕饿死,吃都懒得吃”,我常常是这个状态的,极少情况也会很像吃火锅或者蛋糕,都在完全可控的状态,但凡我有特别想吃的东西时,我会尽量满足自己,至少可以体会吃货朋友的人生乐趣。而我常常也说我的人生乐趣不在生理而在于精神,我喜欢看书,看新生事物,多做一些能让自己愉悦的事情,比如给予别人举手之劳的帮助。
我也是个爱胡思乱想的人,也曾羡慕几个朋友的大大咧咧,率性而为,任何事不会考虑太久,但依然人格魅力十足,她们也会问我,为什么要想那么多,让自己难么累,我也不知道没什么,也试着学习不想太多,而结果是,依然对一件事想个百转千回,直到我不再强求自己,不再觉得这个习惯是个负担,而是因为我喜欢想太多,我爱想太多,想象能带给我能量,这大概也是我生而为人的乐趣,就像吃货爱吃一样,并不是负担。
还有一件事,是我老公告诉我的,每当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要有坚持一年坚持十年不变的决心,而不是随心随意放弃,要把难度变成常态,走出舒适区才会有越来越来多舒适的机会。这个道理万维钢老师也曾说过一个相同的理论,就是如果1+1=2这个公式,如果足够尊重数学。那么这种基础的数学算数错误会较低很多,一份卷差不多子多多拿七八分是正常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