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参加孩子学校举办 “初中阶段孩子的家庭教育指导”主题讲座,收获颇丰。主讲人季靖,北京物资学院副教授,北大教育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成绩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 ,考高分、上好大学不是最终目的,成长才是。
季老师的女儿曾是初中素质班的学生,一直非常优秀。谁知高考时发挥失常,最后只考入中山大学。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孩子并没有因此丧失信心,她非常有想法,有主见。在现在医患关系紧张,医生压力大的大环境下,她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临床医学,有勇气坚持自己的选择,很是难能可贵,后来事实证明孩子的选择是正确的,她在大学期间表现突出,成绩优异。
孩子成绩固然重要,但绝不是衡量孩子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考高分、上好大学不是最终目的,成长、成人才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其培养一个言听计从、毫无主见的空心孩,不如有一个清楚自己兴趣特长,对未来有独立思考的孩子。
优点?缺点?其实都是孩子的特点
所谓孩子的优点、缺点,有可能是家长的主观判断,不如换一个词表达——特点。例如性格外向的孩子,阳光开朗,热情洋溢,容易在一个群体里得到认可和拥护,即便学习不是最优秀的,但人缘好,诸如选三好生时,选票数也很高;性格内向的孩子,安静、不爱表达,可能不那么容易被别人了解。但这些都不能简单概括为孩子的优点、缺点,性格的差异,仅仅是孩子的特点。性格外向的孩子平日获得正向反馈多,一旦群体中有更优秀的人超过他,心理落差会较大,遭受的打击也较大。性格内向的孩子,不张扬,不显山不露水,内心丰富,面对外界的负面评价,往往自我调节能力好。
“眼睁睁”心态
“眼睁睁”,首先意味着做父母的无可奈何; 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会遇到很多问题,可往往是“皇帝不急太监急”,空有一腔热血,可又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经受挫折、伤心流泪,甚至碰的头破血流。
其次是学会放手,即便眼看着孩子做出错误的决定也不要轻易干涉,否则孩子将什么都学不到。
再次学会等待,等着孩子长大,等着他们主动向自己寻求建议。
最后,“眼睁睁”不是从此不再关注孩子,而是为孩子敞开一扇门,铺就一条回家的路。不是家长的不作为,放弃教育孩子,而是以更加克制、理智的态度,给孩子犯错成长的机会。
加强父母自我修养 正确行使父母职权
◆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面对熊孩子想要发怒时,后退三步,深呼吸,心里默念“这是我亲生的”;
◆放弃过渡控制孩子;要善用控制权。不左不右,不偏不倚,不松不紧;
◆学会表扬孩子,不要尬夸,要具体,要输出父母的价值观;
◆不要让孩子总处于负罪、愧疚的情绪;
◆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不要尝试着沟通,等他冷静下来再去。
◆父母要善于找到教育引导的机会。也许每一次有状况,都是一个分岔路口,一方面通往亲子破裂方向,一方面通往成长之道。例如,孩子的自我认识、躯体变化、情绪波动、行为异常都是很好的机会。
◆多让孩子参加体育运动,可以消耗过剩的力比多,
◆多让孩子探索、尝试、不要贴标签。
◆要注重培养孩子自我管理意识,尤其是时间管理;
◆帮助孩子建立自我同一性。
◆不要放弃与青春期孩子的交流对话,即便他表达出来不想和父母交流,其实他的内心不是这样想的;我不能表现的过于依恋你,否则我会被你吞噬。
践行正确教育理念
◆父母不一定是对的,对自我教育子女的理念保持怀疑,未来的时代有很多职业会被AI所取代,不能轻易被AI替代的职业是那些主要利用情感影响他人的,比如艺术、心理、教育。
◆不要看重一时的成绩,孩子的成绩会有变化,应该肯定他的努力;
◆在批评声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容易无价值感,甚至连别人真心夸赞自己都会怀疑他人别有用心;
◆妈妈通常与温柔、温暖、包容、接纳相关连;爸爸通常与力量、责任、安全、规矩相关联,家庭的平衡和谐对孩子健全人格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是单亲家庭,尤其要注意缺失一方的特性培养;
◆对孩子好,是母鸡都会的事情,但是如何是正确的对孩子好,需要父母探索,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没有统一标准;
◆最好的检验孩子学习效果的方式,就是让他当小老师,把学过的知识给别人讲出来;
◆每个人都有成为更好自己的意愿;
◆兴趣,目前已经列入作为基本情绪,值得父母细心呵护,需要家长积极引导;
◆青春期早恋问题总是让家长懊恼,可是真的对异性没有感觉,家长更加应该注意,不经过这个过程,将来也不知道如何对异性表达情感,建立亲密关系,组建家庭;
学以致用
学习是为了使用。参加完讲座,我进行了反思,打破原有的观念,重新建立自己知识体系,并应用到实践中。
心态放松,减少焦虑。
原来总害怕这个,害怕那个,其实很多担心都是多余,用“眼睁睁”的心态来应对孩子不听话的愤怒,用“优点缺点都是特点”平复对孩子未来的担忧。
适当放权,减少控制
每天和孩子争吵最多的就是早上穿什么,晚上回来写作业在哪里写。我反思是自己控制过度,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完全有权利自己决定穿什么,但要保障及时添减衣物不生病;在自己房间写作业也可以,但要把房间门打开,如果被发现三次以上玩耍,必须接受妈妈陪读。
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让我感触很深的是这句“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为人父母十多年,从孩子三岁以后便很少看有关教育子女的书籍或者听讲座,知识储备的增长远远跟不上孩子成长的速度,天天骂孩子不听话,我有没有反思一下自己会不会讲话?责备孩子学习不扎实,不细心,在生活中我是不是就从来没有这样引导要求过孩子,我不是个细致有耐心的母亲,没有起到示范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