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多年的培训师,平时也结合自己的授课经验开设TTT课程(Training the Trainer to Train,培训培训师的培训),但“怎么才算一堂真正的好课”这个问题,是我一直以来的思考。
今天,在八支瑜伽哈他教培班,听了蒋燕老师对70名瑜伽初学者讲授的《瑜伽理论与历史起源》,原以为苦涩难懂的理论被蒋燕老师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通俗易懂的语言、及时的互动,2个小时就这样在大家会心的笑容中过去。忽然,对我的思考有了新的启发。
对于老师,所谓的“深入浅出”,一定是建立在深厚的知识积累上才可以做到。所谓的“风趣轻松”,一定是建立在专业的理论上结合自己独到的见解才可以形成。如此,才能游刃有余地在大家的认知范围诠释,而不是老师的语言在学员的思维边缘游离。
瑜伽的文化,是从历史、哲学的角度阐述,对于瑜伽初学者,理解难免略显生涩、难懂,蒋燕老师把“希瓦”“梵天”“毗湿奴”三大主神的故事演绎出了“打小怪兽”的乐趣,让大家在欢乐中了解了瑜伽是如何来的。把“吠陀”“业”等很难用语言直接让对方理解的词眼,用现代语言、以及网络语言轻松解读,让人不得不佩服蒋老师的功力深厚。
讲课、听课、进课…经常出入课程的我,对于课堂氛围的调控略有一些“术”“技巧”层面的心得,然而,越来越有很大的感触:一堂好课程,不是单靠“术”的层面调动起来,更多地是要一种以“真诚的分享”“内心的连接”,才能真正把学员的“心”深深吸引到课堂中,否则,只能是学员“身在曹营心在汉”或者老师自嗨的课程而不能真正影响、改变学员的认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成就一堂好课、成为一名好老师,必须道术结合、功夫下到家,就像瑜伽的练习,带着觉知,才能不断地精进,才能成为一名“yogi”“yogini”。
最后,以瑜伽练习者信奉的真理来共勉——练习练习再练习,一切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