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有幸参加了高鸿鹏老师的读书七讲线上讲座,又一次刷新了我的认知,受益诸多。
1.问。读书是在读什么?
从前,我也读了很多书,读的时候也津津有味,甚至颇有共鸣,但过后就抛之脑后。读了很多书,生活依然没有改变。因为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不了解读书的独特价值。
读书就是在读杰出人物的思想和做事的方法,学习他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有读书,能穿越时空,与古今中外杰出人物建立链接。
书是作者认知的精华。读书,就是与智者同行。学习他们待人接物、学习、择业、社交、财富 ,甚至对待生活的态度,怎样定义幸福。
2.选。你会选什么样的书来读?
我基本没有读过完整的人物传记,遇到了就读,没有想过读书也会读错,更不知道读错书的危害之大。
读书也应该做性价比的选择。毕竟,生命有限,时间有限。读错书会误入歧途。选书是为读对书。
选书就是选人。从选人的视角选书,读传世经典 ,因为他们经过时间的检验;读杰出人物传记,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方法;读杰出人物著作,了解他们看待事物的视角;读杰出人物所读之书,良师益友推荐之书。避免自己选错书,读错书。
3.慢。你读书的时候急功近利吗?
慢就是快。这是我体会最深的一个字。循序渐进,徐徐图之,才是正确姿势。
读书不可强求,要尽自己努力做好过程。在你注意力过于着急,特别想短时间内读完,甚至有结果的时候,往往适得其反,停滞不前。
一直以来,我都是求快,希望能快速读完一本书,了解知识点。遇到晦涩难懂的,一时半会读不完就开始着急,读不下去。从来没有体会到读书的节奏,不知道读书是有规律的,更不懂得慢读的重要性。
慢读是读书规律决定的。违背了规律,就不能长久。知识与知识之间有联系,违背读书规律,欲速则不达。读书有规律,有节奏,要快慢结合。快是流畅的节奏,慢是反复的揣摩。只有慢读,才能细细体会,在读书中探索出自己的节奏,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由慢到快。
林语堂在《论读书》中说,读书应顺势而为,不可勉强,不必装腔作势,不能人云亦云。
4.懂。你的理解正确吗?
用的前提是正确理解。要用书中的知识指导实践,前提就是读懂。如果理解错了,你的人生可能就会偏离方向。
想把知识内化,从知道到做到,最好的方法就是用,不断实践。用的前提是懂得,理解。读懂一本书,才有可能用好书中的方法。读懂的最好方法就是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读,理解作者的本意。
怎样才能知道自己读懂了?只有观察、验证。具体有以下几个方法:找专家注解;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验证;找周围可知可见之事验证;用逻辑推理验证;用批判性思维验证。
每个人因为自己认知的局限、思维的固执,以及情绪的干扰、不理性的行为,有时很难读懂。这时,不妨主动搜索查找名词术语,虚心请教良师益友,了解杰出人物读懂一本书的方法,学会高质量借力。
5.记。读完一本书,问自己记住了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读了很多书,可是什么也没有记住,比如作者、书名、内容。这样读再多的书也没有用。
我们都希望能读很多书,懂很多道理,需要的时候不假思索地运用。 但很多人却茫然不知所措,用的时候就找不到了,想不起来了。其实就是没有记住,或者说没有牢记。
读一本书,要问自己:具体是什么记不住?不要试图记住书中的每句话每个字。反复思考,什么是必须记住的。然后牢记。牢记是使用的前提。
一本书,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一句话,正确理解,时刻牢记,坚持用好,就足够。
牢记的方法就是念念不忘。具体可以通过抄写、张贴醒目之处,早晚默诵等方式牢记一句话。
经历是最好的记忆。经历过就会与你融为一体。通过经历,不断探索,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6.改。对照目标,纠正错误。
读一本书,要联系自己,看到自己的问题,看看自己哪里做错了,从而解决问题。读书不能结合环境,不能联系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就是看热闹,谈不上学习成长。
常见问题是,读书不知道联系自己,不知道自己哪里错了,不知道自己改正的目标、标准或榜样。
读书,要把自己放在社会,横向比较,发现问题;要把自己与过去纵向比较,发现问题。读书,要以杰出人物为标准和榜样,找到自己的差距,纠正错误的思维和行为,聪动物本能向人类文明进化。
要改正,首先就要勇敢地面对真实的自己,这一步往往最艰难,认识到错在哪,承认自己的问题,接纳它,然后纠正、解决。然后,反复实践,不断验证。
7.悟。读一本书,你悟了什么?
悟是觉悟,是通透的自由。只有悟到了才是你的。读书就是取百家之长,为己所用,融会贯通。
人是瞬间的觉悟。豁然开朗,恍然大悟。眼前一亮,灵感迸发,高光时刻,决定性瞬间。觉悟了,就通了。
我们大多数人的问题是,读书没有融会贯通,没有真正理解,没有内化、升华。读了很多书,但都散在各处,没有通透,没有融会贯通。
唯有长期坚持读书,反复揣摩思考,亲自经历、实践,向人类杰出人物学习,坚持不懈,耐心等待。终究到达通达通透,与万物融为一体。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