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把学习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做一些分享,希望能够对朋友们有点用,也是个人一点小小的愿望。第一次,分享课程给我的主要印象感受。
课程开篇就提出了焦点和盲点的概念,当我们关注一点,这一点就是我们的焦点;其他的地方被忽略,就成了我们的盲点。
比如觉得孩子老顶嘴,你说什么他立刻反驳,不听话。这是问题的一个面,其实还有另一个面。那就是孩子思维敏捷,能够独立思考,并勇敢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父母感到焦虑,因为他只盯着前者(焦点),忽略了后者(盲点)。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焦点和盲点,就像培训见到那么多人,回来后记得的也就那么一个、几个,其他人不也就是盲点了么。
父母为何会有焦点盲点,0到18岁的孩子在不同的阶段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心理营养?
课程从育儿的角度阐述,认为正是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导致了父母的意识聚焦。
比如期待孩子听话,孩子顶嘴便成了焦点,意识的聚焦会产生成果。
你聚焦孩子听话,打压控制孩子不许顶嘴,孩子逐渐没有主见,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失去自我价值,慢慢变成木偶。但是你又希望孩子有出息,有领导力,有创新力,你以外的世界他都不敢也没有机会尝试,他如何成为你希望的人?你就是这样成为孩子成长的天花板和栓马绳的!
你给他报各种班,演讲,领导力,主持人,可是他依然不愿意站到台前,因为你一直教他跟在你的身后,你一直教他服从。
你一直让他把不满压抑进自己的心理,却说我对他那么好,怎么会得抑郁症?小时候那么听话懂事,怎么长大了离家出走,令你心寒?
你给孩子的,是你自己想给的,还是孩子想要和需要的?你知道你的孩子现在需要什么吗?
如果你的焦点在孩子敢于表达,能够独立思考上,你会怎么做?孩子会变成什么?同样的顶嘴,不同的父母教出不同的孩子。你是哪种父母,你想成为哪种?如何成为?学习改变的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命运,还有孩子的,孩子的孩子的……
行为都受意识指引,课程通过冰山理论,分析人的行为背后存在的心理。为什么会产生期待?因为我们有需要,有需要说明我们内心有匮乏。通过分析孩子在不同年龄的心理需求,以及需求不能满足带来的问题,结合学员自己的原生家庭情况,分析了我们为何成为今天的自己。
我们自己也曾经是孩子,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反思,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觉察自己的行为是如何改变和塑造孩子的。这也是课程让我收获很大的原因之一,自己的事情自己最清楚,也最有体会,也最能省察。
之后,课程进一步分析了四种类型的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以及这种方式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影响。从而向我们展示,我们的孩子已经或正在成为什么样的人。通过情境体验,让我们充分体验孩子的心理感受,让家长学会体察孩子。
盲点和焦点是整个课程的起始点,其实也是对我最有启发的地方。对我来说,每个人看待事物都有焦点和盲点,所以起了分别心。焦点和盲点,对和错,都是一场游戏的规则。这一课给我最深刻的思考就是,一个人如何看到一个完整的世界?什么是完整?如何看待另一个生命,实际上也就是如何看待自己,我到底是什么?如何在当下觉察自己,追寻自己的内心,活出真正的自我?接下来慢慢和朋友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