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准备给儿子再购买一批新的绘本,索性我们就来聊聊亲子阅读这件事吧。
这一年,关于孩子教育,我自认为我最没有刻意去做却坚持最好的一件事就是陪儿子读书。可能是因为我自己喜欢书,所以给他选书、购书、读书的过程对我来说也是享受,所以陪读这件事一不小心坚持了接近一年。
当大家都一窝蜂地去追捧“亲子阅读”的时候,你还记得我们到底为什么要进行亲子阅读么?
这一点如果不能够想明白,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误区,不仅会达不到阅读的目的,甚至还有可能会让孩子失去阅读的兴趣。
我个人认为,亲子共读的首要目标和亲子游戏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而让孩子通过亲子阅读达到学习知识、识文断字、能说会道等目标,反而是在坚持好第一目标之后的附带产物。
很多教育理念都在强调,孩子需要父母高质量的陪伴(这个话题回头专门写一篇文章来说),为什么要陪伴?陪伴归根结底也是为了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因为孩子需要被爱、被接纳、被关注。想要做到这些,并不是说我们父母和孩子共处一个空间下就叫陪伴,真正高质量的陪伴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做一些事情、拥有共同的经历、共同的情绪体验等等。
亲子共读其实只是陪伴的方式之一。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去和孩子共同阅读的时候,关注点可能会有所不同。
而阅读也有自己特有的特性。
幼儿阶段最好选择绘本作为亲子共读的阅读材料。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阅读是人类大脑中接收到的各种精神文化之间的碰撞和沟通,对孩子而言,精神、文化都是非常抽象的概念,让孩子们接受抽象的概念,可能就需要我们从形式上让这些抽象的概念和日常生活、感受和体验相联系起来。
而绘本故事通常源于日常生活,又高于生活。幼儿在阅读绘本的时候,可能刚开始并不能完全明白我们大人希望传授的道理,但是他会自然而然的感受到图画带给他的美感、感受到阅读带给他的愉悦和快乐。
我觉得没有孩子会不喜欢绘本,对孩子来说,那是多么神奇的、全新的世界啊,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会让他们拿起来就想去翻。
可是仍然会有部分家长反映,不对啊,我孩子就是不喜欢读书,我给他讲,他也不爱听。
如果是这种情况,我想一定不是孩子不喜欢绘本,更有可能的是家长在做亲子阅读的时候撞上了几个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用手点读。
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通过绘本阅读认识更多的字,会点着字一个字一个字的读。这样的方式不得不说有点急功近利了,如果孩子能够这样认字,也许就不需要再附上画面的绘本了。孩子的注意力一定是放在图画上面的,这也是更适合他们去理解世界构建世界的更好的方法。作为父母,我们遵守孩子的认知规律也许才是最明智的。
误区二:穿插提问
很多父母阅读到中间,会不由自主的去提问:“你说小狗说谎对不对啊?“”你看小兔子挑了一个最大的苹果给妈妈,如果是你,你会挑哪个给妈妈?“……爸爸妈妈想让孩子从绘本中学到知识学到道理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样无疑会打断孩子的思路,他脑海中急于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而不想回答妈妈的问题。这样的情况出现的多了难免会影响孩子的阅读兴致。
误区三:过度解读
有些绘本的字很少,妈妈们生怕孩子听不懂,会自己加进去好多自己的解读,或者在故事结尾趁势给孩子讲道理。其实,很多绘本的作者通常都是特别了解儿童心理的专家,他们在设计故事的时候一定考虑到孩子的接受能力问题。我们的过度解读有时候反而会加入我们的评判和成人的价值标准,更重要的是,时间长了,孩子会不喜欢。
那么,到底该如何和孩子阅读才能更好的建立亲子关系呢?
首先,以孩子喜欢为标准。
周末我有时候会带孩子去新华书店,见过有些妈妈带着孩子们挑书,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孩子说“要这本!”妈妈说“那个不好看,咱们买这本吧,你看,这个上面有……”现在爸爸妈妈们为了孩子的教育操碎了心,选书的标准很多时候会局限在“这本书能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这本书能帮助孩子勤洗手,这本书能让孩子锻炼什么什么能力”等等方面,而孩子的选书标准只有一个:这本书是不是有趣?所以想提醒各位爸爸妈妈们,孩子看的书,最好让孩子自己选,即便他才三岁。
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觉得读书和玩游戏一样有趣、一样能获得父母的关注远远比阅读什么更为重要。
其次,情感要完全投入。我自己有过这样的体会,个别时候我情绪低落,或者身体不舒服,不想给孩子讲故事,但是孩子强烈要求。我无奈之下也会为他读,可是有时候我发现我读完竟然不知道自己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因为我根本没有走心。而这样的情况下,反观孩子的表现,他兴致也不高,如果读的恰好是一本从没有读过的新书,甚至他会认为这个故事没有意思,从此就不再想读这本书。
所以,孩子想要的其实并不是故事本身,而是和爸爸妈妈共同阅读时共同投入的体验。孩子们通常能够从爸爸妈妈读书的状态中非常敏锐地捕捉到他们是不是全身心投入,是不是足够的关注他们,是不是感受到自己很重要。这是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
再次,不怕重复,读第一百遍和读第一遍一样投入。估计父母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孩子会反复要求读同一个故事。这可能是孩子成长需求特有的学习方式。宝宝由于记忆力和理解力还相对有限,新奇的词汇、表达方式和知识素材往往需要经过多次的重复才能不断地强化,纳入长时记忆。反复阅读可以减少孩子对于新鲜内容的不确定感,增加孩子的自信心、控制感和安全感。
而且,我相信,重复的次数越多的故事,孩子对故事精髓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虽然孩子通常不能准确的表达出来。
所以,我倒是很喜欢儿子总是重复阅读一本书。反而某个时间段他读一本丢一本我会感到有些担心,通常这种时候我就觉得我该反思了:是不是我近期陪他读书时不够投入致使他也有些急躁?或者是家里的书已经不能满足他的学习需求,需要更新书架了?
在孩子眼里,读书不是学习,是他众多游戏中的一种,他们从不同的游戏中得到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也许多年以后,他会忘记他读过的书,但是我想他会记住阅读带给他的感受。如果这种感受是愉悦的,欣喜的,也许这才是我们留给孩子最好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