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看的哪本古人的笔记,说学诗不要学李白苏东坡,要学杜甫韩愈。当时便觉得这个观点很有意思,细细想来,好像也确乎如此。
〖一〗
李白苏东坡,给人的共同印象都是天纵奇才、豁达放旷,一个“天生我才必有用”,一个“老夫聊发少年狂”。
他们都是一种“心流”的创建者和执行者,一旦进入心流状态,时间便过得飞快,万千豪情也在方寸之间充盈,继而以倾盆磅礴的方式宣泄而出,即所谓“李白斗酒诗百篇”是也。
大学时,有这样一位老师是幸福的。你可以看到李白苏东坡的公开课上,上千学生挤满了阶梯教室,看着两位深具偶像气质的老师在上面侃侃而谈。
这两位老师穿着都极为时尚且有相当文化品味,既不流于俗套,又能为大众所接受,有着魅惑般的潮流引导力。
最让人顶礼膜拜的,还是他们那深厚渊博的学识,让你简直没有丝毫去追赶的动力,只能望洋兴叹,高山仰止,惊为天人;更妙之处,在于他们又可以把对于苍穹之巅的终极思考,和自己心里纤毫之微的瞬间感受,结合的那么完美、那么天衣无缝,让你根本分不清那个是大宇宙,那个是小宇宙,又或者,这整个的大宇宙,压根就包含在他们的小宇宙之中。
这份神秘、飘渺,令人沉醉,令人沸腾,令人感到一种普天之下舍我其谁的畅快,欲罢而不能。
又或者,他们干脆去教小学初中,使你在人生的最初阶段,就能感受到知识的终极魅力,开拓你的眼界,培养你至高无上的审美情趣,让你从小就牢不可破的树立一个认知:知识原来这么酷!
但,高中……这两位还是算了吧。
〖二〗
当一个学生,培养了足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足够的学习能力之后,他就可以以一个最好的状态进入高中了。
进入高中以后,迎接他的是两个最大的关键,第一,日复一日的刻苦拼搏;第二,对考试技巧和套路的深刻把握。
这两件事让李白苏东坡去盯着?
哈。
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
看着你班自习的时候,班主任李白突然无聊了,把教杆一抽,大喝一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吓得整个班往楼下飞奔,下午就有家长打电话:喂听说你们学校有个变态杀人狂?……
讲历史课的时候,苏东坡讲完三页课本,大怒,把课本一扔,开始分析应试教育的五大不足: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下午又听到家长电话:听说你们学校有个疯子?……
……
所以,高中还是教给杜甫韩愈吧。
〖三〗
这是两个按部就班的达人,一丝不苟,德高望重,且对于所有考试技巧无所不知,考点在课本哪一页倒背如流。
此二人,上课永远一水的旧式中山装,万年不变的开场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课程一开始,一个个考点就直奔耳朵而去,“课本第174页第三行,五年前考了选择题,三年前考的分析。分析的答题法有五种,第一种是……”全是干货,你连抬头看个表情的空都没有,只能一面埋头苦记一面感慨:“我去,我去,神了。”
自习课上,学生一水的在消化杜老师和韩老师的知识点笔记,纪律?哪有空违反纪律?下了课上厕所都没空,课间全在背笔记,吓得班主任杜牧柳宗元跑过来做思想工作:“同学们,求求你们了,玩一会儿吧,放松放松”只听一个同学大喝一声:“扶我起来,我还能再学会!”
〖四〗
那篇古人笔记里大致是这么说的,李白苏东坡,是天才型的,非学可致,强去学,学个不伦不类,最后什么都剩不下。而杜甫韩愈,是刻苦拼搏型的,一步步可以学出来,就算最后学不成,也能有个好习惯和比较不错的诗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