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清明节前两天,临时起意决定带女儿去西昌旅行。
一查火车票发现只有无座可选,尽管经过携程的组合搭配,原本6个小时的车程依然有4个小时的时间需要我们站着渡过。
并且早上6:30的火车意味着我们最晚5:00就得起床。而要保证回程买到有座的火车票,我们只能选择在第二天下午16:00就返程。
如此折腾,真正在西昌游玩的时间才一天一夜。
我把情况如实告知女儿,让她自行决定是否要和我一同出行。她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兴奋地说要和我一起去。
是呀,这还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和女儿两人单独去旅行呢。
我想起来也会有一点期待。
02
为了践行感恩,为了避免和女儿在旅途中因小事产生争执,在出发前我就和女儿有一个约定:拒绝吐槽和抱怨,把旅途中发生的任何一件事都当做是最好的事。我们互相提醒。
我不知道8岁的女儿能否懂得我的良苦用心,但我知道这约定主要是对我自己的,因为身教胜过言传。
我们利用中间1个小时的坐票时间抓紧补了会觉,补充了能量。
快到大英站时,我提前到车厢连接处寻了一处相对比较好的位置(有墙可靠,基本不用为过路的乘客让路)。
站累了后我告诉女儿可以就地坐下,裤子弄脏了也没关系。女儿还是从自己的背包里取出纸巾垫在地上后再坐下,然后看起她事先准备好的脑筋急转弯。时不时我们还互动一下。
整个过程女儿没有任何扭捏、任何抱怨。
看来只要事先让孩子了解真实的情况,把选择权交给孩子,他自会承担结果。
03
过了成都站后,过道上有的人下车了。我们又转移到更宽敞的角落,还借来了乘务员的折叠小板凳。
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个妈妈带着两兄妹也在我们旁边站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等待着目的地的到达。
快到午餐时间时,乘务员推来两个装盒饭的大箱子。腾空完盒饭后,大箱子占据了我们原来的角落,不过正好也成了几个孩子的高脚凳。
为了打发时间,两兄妹也拿出自己的小册子《十万个为什么》看起来。哥哥上一年级,很多字还不认识,即使有拼音读起来还是有点费劲,好几次都要求妈妈给他们读。
上二年级的女儿在旁边不自觉地被这些问题吸引,小老师气质被激发,于是自告奋勇地提出由她来给两兄妹读。
这小册子的设计还是有一点巧妙的。提出问题后先是设置了几个选项让孩子选择,然后再用“原来是这样”的栏目来对问题进行揭秘。
比如问题是“为什么彗星会拖着长长的尾巴?”后面有三个选项:A.因为好看。B.是彗星放的屁形成的。C.是太阳风迫使气体和被蒸汽吹走的尘埃粒子形成的。
而我时不时也会加入他们,故意很肯定地选择前两个错误的答案。孩子们被我的选择逗得哈哈大笑,忍不住给我科普起来,我也表现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其实有的问题我是真的不知道,所以也算是诚实的表现啦。)
孩子们也因此越讲越有劲,直到把几本小册子都讲完了还意犹未尽。
后来女儿又把自己包包里的橡皮泥拿出来分享给大家一起创作,玩得是不亦乐乎。
就这样,4个小时辛苦的无座时间被孩子们变成了欢快的旅程。
与之相反,返程时6个小时的有座时间里,我们除了看会儿书、聊会儿天、睡会儿觉,就没什么其他事可做,旅程要平淡得多。
04
杨定一博士时常提醒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生命中所有的喜悦与磨难,并感到满足,这就是快乐,才是生命最大的恩赐。
他认为:要快乐,还是在那颗心。心念决定你快不快乐。有人采访杨定一博士,问哪个习惯对孩子最重要,最需要从小培养?他毫不犹豫地说:“正向思考。正向的念头影响人最深。若有了正向思考的习惯,即使遇到挫折、负面的状况,都能看到正面,孩子未来的人生就有了指南针。”
正向思考要靠父母一言一行的教导。
想起之前每当女儿哼哼唧唧、抱怨环境、抱怨我时,我都特别生气:“跟你说过多少次,不要总是抱怨这抱怨那的!”
女儿也总是反弹得特别厉害:“我哪有抱怨!明明就是你......”
每当这个时候,我感到无奈又无力。于是很容易就因我的气急败坏而演化成一场亲子冲突。
很感恩,这趟无座旅程让我体验到正向念头的奇妙和快乐。
很感恩,孩子就是我的一面镜子。女儿表现出的不好行为正是在提醒我,我自己需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