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0

《漫漫长夏,生活热烈,且从容》

小暑第四天,气温飙升至四十度。

热浪中夹杂着柏油马路融化的焦灼气息,让人不敢轻易踏出门外。

“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古人的描述,确实贴切。只能趁着清晨或傍晚的凉爽,出去走走。即便如此,空气中仍弥漫着地表蒸腾的闷热,稍动便汗流浃背。

窗外,太阳高悬,空调昼夜不停运转。今年闰六月,炎热的日子又多了一个月,电费也跟着水涨船高。

湖北的夏天来得早,去得晚,从四月一直到十月中旬,仿佛被装进了一个漫长的蒸笼。

打开前后阳台的窗户通风,盛夏的热浪却像无形的火舌,肆意舔舐着每一寸空气。

露台上的植物,我用剩余的茶水浇灌,它们竟疯狂生长。阳光本是恩赐,但过强的光线却成了负担,嫩叶边缘已微微卷曲,泛起了焦黄。

植物不言,却比人更懂得忍耐的哲学。

昨天,戈同志回老家了。七月是农忙的季节,稻田需要打药,庙兴湖也要进行消毒。他说,村里已经有人开始掰玉米棒了,估计是前期的雨水导致玉米提前黄了。

收完玉米接着是拔花生、摘棉花、摘莲蓬……农人的日历上,永远写着“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古老节律。

清晨,为潼宝准备早餐:蒸馒头、煮鸡蛋,再配上一盘脆生生的黄瓜。快七点时,房里仍静悄悄的,我轻声唤了几声。

厨房里,电饭锅的白雾裹着麦香,宛如一首未完成的晨诗,在寂静中缓缓流淌。

用新买的三皮罐叶子泡茶,看着褐红的茶汤在杯中缓缓舒展,如同一朵花在绽放。潼宝揉着眼睛走出房间,说今晚要上夜班。

“要到夜里12点吗?”我往茶杯里注水时问道。

“昨天新来了一个同事,正好我们可以互相照应。”她抿了口,眉头微微皱起,“黄瓜怎么没味儿?”

我淋上香醋、香油,撒上细盐。她吃完后,门轻轻一响,那声“砰”如同青春的低语,消散在晨光之中。

站在阳台上洗衣服、甩干、晾起。温度高得惊人,湿衣服很快就干了。

我靠在窗前,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最近关注了几位新作者,他们的写作风格各异,形式多样。

其中,我喜欢读心愿姐姐的文字。她笔下的生活就像青瓷碗中的杨梅,酸甜交织,鲜活生动。

在她的文字里,寻常日子仿佛绽放出一朵朵明艳的花。评论区里百花齐放,我却像一只怯场的蝴蝶,只在远处欣赏。

她们的灵魂如溪水深流,文字是浮动的月光,心怀热爱,乐观向上,眼中看到的都是生活的美好。

我喜爱这些温柔而有力量的文字,字里行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如同老友的絮语般触动心弦。

人到中年,愈发明白一个道理:真正的成熟,是既能对生活保持热情与期望,又能与琐碎的日常和平共处。

生活既有柴米油盐的平淡与真实,也有诗意的韵味与远方的憧憬。

一杯水喝完后,小丫头和阳子就起床了,嚷着要吃炒面。我做好炒面并收拾完毕,然后穿上长衫、涂上防晒霜、带上遮阳伞出门去买肉肠。

烈日当空,蝉鸣如沸。

玉兰树的浓荫下竟还藏着几朵迟开的花,花瓣边缘微微卷曲,仿佛被太阳轻吻过一般。

拐过巷口,国槐的落花铺满了地面,如同初雪般洁白。我拿出手机拍下了这美景。再往前走,院墙外一棚丝瓜花明艳夺目,仿佛在向我微笑。

围栏内的植物探出了头,郁郁葱葱;路边有一小地种满了芝麻,素白的花朵小巧玲珑,两只小蛾子在花间飞舞。生命的美好就藏在这些细微的瞬间里。

这时,传来了脚步声。我扭头一看,一位妇人正注视着我,或许她觉得在这么热的天气里拍照有些奇怪吧。

额头沁着汗珠,衣衫湿透。仰头间,天空湛蓝如洗,云朵洁白无瑕,天气晴好宜人。

一只麻雀飞过上空,突然停下,又飞向树梢。我想,可能是“咔嚓”的快门声惊扰了它吧。

草丛里,蟋蟀的叫声清脆悦耳。我穿过马路来到超市,买了一袋零食往回走。

一路上,树影斑驳,蝉声依旧。

七月流火,我仍在记录,在感受。如同拾起散落的光影,拼凑出生活的模样……

烟火女子,眉间蓄着三分清风,心头养着一缕静气。足以在这滚烫的人间走得从容、自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