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信息时代,手机是每个人生活和工作的必备品。大多数家长现在已经认识到手机游戏不是洪水猛兽,只是一个学习和娱乐的工具而己。
好多家长之所以控制的比较严,是害怕孩子玩游戏过度影响学习,这是事实,但是一点不让孩子玩是不现实的。
我们语文课本上有一篇文章叫《我家踏上了信息高速路》,理解完课文后,我让孩子在小组内自由说一说网络给我们带来的方便与快捷,大家都说得很火热,只有一个孩子坐在位子上,闷闷不乐的抠着手指头,我问他为什么不参与讨论,他生气地说:一点儿也不让玩儿我讨论个啥呀! 这个被家长严厉管控的孩子,当时内心是很自卑的,他融入不到集体当中,找不到归属感。
如何面对孩子玩手机的问题,是每个家庭都绕不过的坎儿。
其实,放开手机就是由他控状态逐渐向自控状态过渡,让孩子学会自主管理,平衡好学与玩的时间, 家长也轻松自在, 谁不愿意呢? 问题是,一放手 就会失控怎么办?这也确实是很多家长的烦恼,因为以前管的太多,孩子一直处于他控的状态,如果放手幅度过大,他控力量消失,自控的力量又没培养起来,孩子不可避免会进入失控状态,也肯定会经历一个迷恋期,这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我们的亲子关系良好,也理解透彻爱与自由的教育理念,相信每个孩子是向上向善的,并且做好了应对放手的准备(放手不是撒手不管,放手需要功力和智慧的) 就可以像尹老师那样放手。
如果没有尹老师的功力和智慧, 那我们就要像陈美玲陈妈妈那样,多领孩子参与多种活动,用高质量的陪伴填充孩子的成长空间,让他们的内在精神世界丰富,孩子也不会迷恋手机。
如果我们没有尹老师的智慧,也没有陈妈妈的高质量陪伴,在育儿方面还没有成熟起来,无力面对放手以后孩子的迷恋期,那我建议咱们调整放手的节奏(不过放手是最终目标),慢慢来,和孩子制定玩手机的方案,平衡手机和学习的时间,这样既满足了孩子对手机的匮乏,又减轻了家长的焦虑。
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必须照顾到双方的利益和感受,不能变成制约孩子的单方规则,让孩子感觉公平合理,他才更愿意去执行。比如约定哪个时间段是孩子的阅读时间,那家长也不要玩手机,可以做家务,也可以阅读成长书籍,这样共同遵守约定,让孩子感觉公平,也给孩子做出了榜样。
制定的方案再完美,也并非必定带来完美的结局,改变并不容易,这就需要我们对孩子进行细致的观察,哪怕只是看到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回应孩子。做的不好可以理解,做好了就热情地肯定。当孩子发现自己做的好的地方,父母都能看到,孩子在战胜自我的过程中,就会知道自己并不孤单。他可以感受到父母与自己同在,父母信任的目光是孩子巨大的鼓励!
我孩子上初中时,家里才安上了网。当时也有大家的顾虑,所以制定规则稍微约束了一下,等上高中了,孩子一个月才回来一趟,学习也比较辛苦,想通过游戏放松身心,我们也能理解,后面就基本放开了。
我曾问过孩子,如果充分满足玩游戏的需求,会不会有一天就打够了。孩子说哪会呢?游戏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设计团队,也专门研究人玩的心理,而且游戏层出不穷,只要有时间肯定会玩的,但是被充分满足后,只是喜欢,不会迷恋上瘾,陷在里面不能自拔。
我也调查过班上的20多名孩子,能自己支配手机的孩子只有两个,这两个孩子比较有活力,家庭成长环境很好,和父母间经常充满欢声笑语,亲子关系和谐。我问他们能平衡好游戏和学习的时间吗?他俩说差不多吧,也有玩过头的时候,妈妈也会狠狠的批评几句。
(注: 亲子感情账户存款富足,会中和掉父母少量的批评、过失和错误)。
另一个说,有一次玩的过火,手机都发烫了,被妈妈没收了两天,后来就学着慢慢调整自己了。总体来说,这两个孩子基本做到了大致齐。
其余的孩子,都没有尽情玩手机的。他们和家长之间都有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