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人积极婚育,把生儿育女视做人生的刚需,是因为他们没有退休工资,需要“养儿防老”。
现在(相当多)的年青人,婚育不积极,也是因为他们从当前的退休人员身上看到了,自以为“养儿”并非他们“养老”的刚需。
有了这种“感悟”后,许多人有意无意地产生了类似于及时行乐的“婚育惰性”,他们一定程度地以为,结婚生孩子不再是自己的事情,而是通过辛苦生育,让国家沾了他们的便宜似的,对于这类人,这种思想,你怎么鼓励补贴生孩子都是徒劳(虽然这种说法可能听着有些刺耳,但自JH生育政策放开后这几年,低迷不振的生育率,恰恰证明了这种说法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