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即菩提,何其入道迟。
熏风千里草,古月九龙姿。
白石留泉洁,红尘作伴怡。
可循因果在,得句便忘机。
浮生皆是幻,烦恼即菩提。
日日千花落,年年百草滋。
因何怜故去,却始得新随。
梅雨非天泪,禅修顿悟时。
竹韵入窗帷,松涛尽日吹。
圆融凝智慧,烦恼即菩提。
雨过尘心洗,风来惰性推。
有情天地小,一念著兰芝。
龙分云冉冉,鱼跃水漓漓。
树老禅心定,思深俗虑移。
蹉跎生悔恨,烦恼即菩提。
静坐孤灯下,狂填几阕词。
解语青莲偈,分身碧落诗。
一真藏玉色,万法透慈悲。
慧眼何其察,心田自在犁。
此情堪转化,烦恼即菩提。
Ps:其中的“得句便忘机”初稿是为“忘饥”,废寝忘食之意,但转念一想,如果改为“忘机”的话,其中的涵意是不是更深也更切题?忘机:道家语,意为消除机巧之心。
但是此“机”不在平水韵的四支,而是在五微韵部。那就借用邻韵吧,谓之“孤雁入群”。格律诗在不可因律害意的情况下,首句和尾句可以借用相邻的韵取而代之。
本人就是为了一个“禅道”不得不绕了一个圈。这也是韵部细分后产生的一个小小烦恼,于是将它用别格来化解,更进一步验证了“烦恼即菩提”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