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女儿考完试了,下午去学校帮她拿被褥。我们一人抱一袋“哧吭哧吭”地走向校门。不想在校门口遇到了她的副校长兼数学老师,本来以为打声招呼就能溜的,想不到老师把我们招到一旁去。老师先询问女儿考得怎样,然后话锋一转,
问:“你知道自己的缺点是什么吗?”
女儿扭捏道:“话多。”
老师:“你在班上是女孩子当中脑子最灵活的,但这个学期成绩退步了,你属于稍微努力一下就能考出好成绩的人。但你偏偏和打篮球的那班人一起玩,下课经常看到你在操场上蹦蹦跳跳。女孩子就应该有女孩子的样子。不是叫你不要和他们玩,不是说他们不好,但你跟他们不一样,人素质总是有高低的嘛,你学习态度放轻松了,他们就更放松,你的对手也没盯你那紧,也松懈了,那么整个班级的学习态度就不严肃了。”
我:“老师,她性格比较活泼好动。”
老师:“性格可以改的嘛!”
我无语了,几十岁人像个被罚站的学生一样,在校门口,还抱着一陀棉被站了十几二十分钟。
不能否认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希望女儿尽量发挥好她的读书天赋,更上一层楼,老师说话也非常和气,但有些观点我是不能苟同的。
1.读书成绩好就代表是个好学生?(不见得)
2.性格可以改,假如孩子有性格缺陷则一定要改。但她活泼、阳光,为什么要改?(她只是个十二岁的孩子)
3.中学时的同学情谊是可以绵延一生的,难道成绩不好的同学就代表是坏学生,就不能成为好朋友?(未免太势利了吧)
4.女儿一个人就能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她的影响力竟能如此无弗远届,连老师和家长都不如她?(我心中窃喜,太抬举她了)
老实话,女儿今天的思想和行为是我和他爸影响和灌输的,尤其是我。我们希望女儿在学习上不要成为书呆子,没像其它家长那样给她施加压力,成绩保持中上就可以了。所以她很多同学都羡慕她有如此开明的父母。
我觉得做父母对孩子的定位很重要,若果你是要个高分的孩子,那就尽你的能力、不顾一切去鞭策他(她)。但我们只是要个健康、快乐的孩子,所以就不能苟同老师的某些观点。这样做是另类的,与现实背道而驰,而且是有风险的,但庆幸至现阶段孩子还没令我们失望,至少她是快乐着的,她还是自觉、乐于学习的(当然这点要适时跟进),这当儿跟“坏同学”正撒得欢呢(考完试看电影去了)。总而言之,教育孩子不能完全托付给学校,三观的树立还是要靠父母言传身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