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爆出明星何洁因为“丧偶式”育儿与老公离婚。
“丧偶式”育儿可能会导致孩子患心理疾病,上学或上班后难以融入群体,不愿意或缺乏与师生及同事相处的技巧,经常表现出性格忧郁、孤独,对事情非常冷漠、自卑等。
“丧偶式”育儿开始影响的是另一半
“‘丧偶式’育儿是近年才出现的新名词,泛指家庭教育儿中一方的显著缺失。比如爸爸长期外出,或者父母均在子女身边,但是缺乏沟通交流(如早出晚归、子女很难见面、零沟通等)。”教育专家叶欣说。
“目前来看,‘丧偶式’育儿多以爸爸缺席为主,妈妈缺席的虽然也有,但属于个例。这一是受中国‘男主外、女主内’传统观念的影响,二是在角色转换上,绝大多数女性在生孩子都可以快速承担起妈妈的职责,但多数男性进入爸爸角色的进程却比较漫长。”叶欣分析说,由于爸爸难以承担育儿任务,所以妈妈只能根据自身情况承担起绝大多数的育儿事情,成为管孩子和拼职场两不误的“全能妈妈”。
尤其是孩子3岁以后,多数孩子对妈妈的依赖程度显著高于爸爸,加之该阶段多数爸爸还不习惯承担父职,所以长年承担育儿职责的一方(多以妈妈为主)只能酿成“三头六臂”,缺席一方(多以爸爸为主)则会变得更加“游手好闲”。久而久之,承担育儿职责的一方在职场和育儿的双重压力之下变得焦虑、敏感和缺乏安全感,对另一方产生不满情感,夫妇之间难以和谐相处和有效互动,导致家庭氛围不和谐。
“丧偶式”育儿对孩子的侵害
“‘丧偶式’育儿最大的侵害在于孩子个性的培养。”叶欣表示,由于性别差异,男性和女性在处理问题时会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于事物的判断和认知也会有不同的结论,所以在孩子的发展进程中,缺乏任何一方的引导都很可能导致孩子个性不健康。
“目前来看,‘丧偶式’育儿给孩子造成的影响在婴幼儿期间即有所表现。”叶欣说,比起爸妈均在身边陪伴的婴幼儿,长年处于“丧偶式”情况中的婴幼儿更可能哭闹,且体质相对较弱,对外界和男性非常抵触,胆小,不愿意也不敢参与到小朋友的游戏中,日常情感低落且无缘无故哭闹。
“除此之外,缺乏性别熟悉和准确的性别定位也是长年处于‘丧偶式’情况中孩子的一大侵害。”叶欣举例说,比如男孩女性化或女孩男性化,这会使得他(她)们在日后的婚姻生活中遭遇阻碍,或者可能出现将另一半当做爸爸或妈妈来留恋的情况,这种婚姻情况也会在无形中影响他们的下一代。
“‘丧偶式’育儿还可能导致孩子患心理疾病,上学或事情后难以融入集体,不喜欢或缺乏与师生及同事相处的技巧,经常表示出性格忧郁、自卑、孤独,对事情非常冷漠、不够自信等。”叶欣总结说,虽然不能将孩子发展过程中的所有不良情况都归咎于“丧偶式”育儿,但从目前我们的研究结果来看,长年处于“丧偶式”家庭情况中的孩子确实比同龄孩子更可能出现问题,并且多数没有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
“丧偶式”育儿如何避免
为什么那么多的家庭处于“丧偶式”育儿形式?对此,叶欣的回答是:“相对于妈妈快速进入育儿形式,爸爸需要的时间会比较长,并且多数爸爸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感到没有必要和孩子互动。但事实上,和孩子达成密切的亲子关系是循序渐进的进程,孩子小时候家长没有重视,等孩子长大再培养亲密关系很难达到效果。更何况,多数爸爸还不懂和孩子互动的方法,所以互动进程中很可能就陷入了无趣和尴尬的境地,久而久之,双方都产生抵触情感。”叶欣说,所以,“丧偶式”育儿组成的根源在于内心,事情繁忙、敷衍多、没时间等都只是托辞。
如何平衡工作与育儿,最大限度地避免“丧偶式”育儿?叶欣说,想办法调整自己的生活状况。“比如把起床时间延迟半小时,陪孩子一起洗漱;把在外面吃早餐的习惯改为在家吃;出差在外,抽10分钟时间和孩子通个电话或者视频一下;经常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有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每周抽出一天接送孩子;在家时和孩子一起做他(她)感兴趣的事情等。”叶欣说,即使再繁忙的事情也会有相对轻松的阶段,所以父母要在相对轻松的阶段多陪伴孩子。
在育儿中缺席的爸爸要明确知道‘丧偶式’育儿对孩子的危害,从孩子的婴幼儿期间就要重视对孩子的陪伴,让孩子和自己建立亲密关系。妈妈们则可以或者适当地放缓脚步,给爸爸们追上自己的时间,并且要敢于放手让爸爸们带娃,否则时间长了,妈妈的世界已经被孩子填满,爸爸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和妻儿产生差距,进而从精神上与家庭分离,到时就会产生更大的危害。
总而言之,时间就那么多,不论怎么安排,育儿都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