遛娃回来终于安顿好,可以安心写作业了。今天关于兴趣和爱好的分别倒是我从来没有考虑过的,原来自己一直自以为兴趣爱好很多,不过是一时打发时间的玩意儿吧,看来和吃喝玩乐没有本质的不同。为某件事情付出的动机,究竟是怎样的力量在驱动我们?
弗洛伊德说过,“生命中惟一重要的事情是爱情和工作”,如果爱好和工作可以结合,想来那是十分幸福的事情。津巴多中定义到,动机属于一种内在特质,虽然它受许多内部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其中工作动机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包含了钱与其他刺激作为外源性动机因素和享受工作本身的内源性动机因素。其中“过度合理化”的效应,指的是外部奖励会消除内部奖励,当缺少外部奖励的时候,人们对这件事情本身的乐趣就会减少甚至消失。观察过小孩子弹琴的过程,特别当刚开始不会的时候,如果用看动画片等方式来奖励练琴,那么初期是有效的,带来的后果就是不给看动画片的话,就不愿意练琴。但是如果一直就告诉孩子练琴是学会弹琴的必经之路,一旦会弹之后,反而会喜欢弹,甚至自己闹着要去复习已经学会的曲目,让录视频,自己看了也很高兴,能够享受到练琴本身所带来的乐趣。
很有幸体验过心流状态,高度集中在某件事上,效率奇高,而且非常满足。不知有多少人在初高中做物理题的时候可以沉迷进去两个小时,那个时候是能够诱导进入心流的。还有朋友在跳双人舞过程中那种忘却一切,极致享受身体和心协调的状态,也是他多年来一直将舞蹈作为自己最大爱好的原因之一。这是一个很好的爱好与事业结合的例子,虽然不是主业,但是将爱好发挥到了在世界上都拿奖的程度,是非常了不起的了。对他而言,这是典型的内源性奖励的,有时候不仅不赚钱,反而贴钱、贴时间,还有扰乱作息,但依旧为此付出,毫不犹豫也从不后悔。挺羡慕能有这样的爱好伴随一生,似乎已经到了自我实现的层次,难能可贵。
自己的爱好,以前会填上读书、音乐、足球、动漫等等,就是老师说的好吃懒做打发时间。曾经很喜欢自己的专业,但是进入体制内之后发现根本专业用不上,眼见的十年可能都很难用上,然后就离开体制了。当然还有别的原因,还有不喜欢开会、行政等一堆不锻炼技能也没有实际意义的事情。不幸的是现在还和这些事儿脱不开关系,所幸的是可以忙里偷闲,并且找到了真正的爱好。期待,不,我觉得可以看到,自己在心理方面可以逐渐的专业起来。对心理学习的付出,时间、金钱、精力,对我来说都是享受其中,遛娃也要码字,不码完不安心。给我五年、再五年,拭目以待吧。除此之外,也开始慢慢拾起中医,治疗的过程就是个良好的内在奖励的过程,还有音乐,教出的学生都没有放弃弹琴也让我感到开心。继续吧,希望精力更多,能够支撑我那些有些贪心的爱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