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个人的心态是可以选择的。英国作家狄更斯说过,一个健全的心态比100种智慧都更有力量。
在学习当中我们有了一个积极的心态,很多事情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
决定一个人心态的关键是自信。书中列举了一个在高考前一个成绩不理想的女孩,最终因为有自信而考上北京大学的故事。
要把在学习当中遇到的困难变成一种动力,越发现问题越兴奋。而不是垂头丧气沮丧。
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很大,成功与否,快乐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心态。
改变心态,改变成绩。
书中讲了王老师给一个女孩加分,让其达到62分的故事。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教育的真谛是什么?就是因材施教。
每一个人不会总是第一。
一个人要把自己过去的一些辉煌都要学会忘掉。不要用一个不正确的尺度,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指责出来的。
二、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
德国作家歌德说过,目标越接近困难越增加,但愿每一个人都像星星一样从容的沿着既定的目标走完自己的路程。
心态往往决定成绩。
不要有瓦伦达心态,不要把成功看得太重要,否则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
三、走出挫折心理。德国教育家奥斯汀说过这世界上除了心理上的失败,实际上不存在什么失败。
在文章中他说到挫折往往比胜利更能考验人的性格,不经历失败,成功是不堪一击的。
走出挫折,从发掘孩子的顽强开始。
一个身高1.9米的孩子被发觉强项之后不断走向了优秀。
当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之后,便变成了差生,而让一个差生变好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要找到他身上的强项,发挥他的优势,让他反复享受成功的喜悦。差生就会转化为优秀。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
王老师结合自己,写到自己在菜窖里熬夜苦学的情景。当年参加高考,竟然考上了大学。
学习差的学生在别人眼里常常是一差百差,很难看到他们的优点,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老师如果能够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这种学生对你的感激那是发自内心的,而且往往能够记住一辈子。
美国影片《教师》中的菲达老师说人都有过错的时候,过去并不那么重要,把握现在和将来才是最重要的。
人人都会做错事蠢事,谁也不能指望自己一夜之间变得完美。
四、教师要学会鼓励学生,使其变得更加优秀。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更而更重要的是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在这方面,王老师提出要让学生感到自己很重要。
我们要学会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
教学讲究情感活动,记住名字,看似一件小事,但要知道一个老师不用看花名册,就能把学生的名字脱口而出,对学生的心理是很震撼的。
老师的一句话往往会爆发出巨大的力量。
每个学生都渴望关爱。
五、教师要学会对学生开展心理疏导。
现在的学生往往面临着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在这些学生的心理积淀时间久了就发酵成了心理压力,压的他们喘不过气来。
学生在人生关键的时候受到伤害,受到心理打击是难以愈合的。
老子说过治大国如烹小鲜。作为我们教师,如果不研究学生的心理,不采取适当的方法,一件看似不大的事情,可能会将他们推入心理的歧途。
通过阅读这本书的第一章心态为主题的内容,我进行梳理了这些的有关知识,他对我的平时的工作还有学习也有了很多启发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