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所学:《超越对立物的世界》
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我们一旦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任何一个概念上,同时也就创造了它的对立面。
神秘主义者超越了这个理性概念的领域,在超越它的同时,他们认识到一切对立物的相对性和两级关系。
《薄伽梵歌》大神黑天提出的忠告:“在永恒的真理中,超越世俗的对立!”
佛教的全部教义,达到“无念”的境界。(无念,不要存在世俗的认识、思想、忘记世俗。)
一切对立物的统一成为一种生动的体验,“黄昏鸡报晚,半夜日头明。”
………………………………………………………………
一切对立物都是两级的,都是同一现象的不同方面。
一切对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它们冲突的结局绝不会是一方面的全面胜利,而总是表现为双方的相互影响。因此,在东方一个君子不是去做力求善而消灭恶这种办不到的难事,而是能够保持善与恶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
它永远也不是一种静态的同一性,而常常是两个极端之间的一种动态的相互作用。
隐藏在阴和阳后面的统一体称为“道”。
“一阴一阳谓之道。”
运动本身是超越超越对立面而统一的。
“彼是此,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万变。”
一个充分实现自我的人“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
(雄,刚动、躁进;雌,柔静、谦下;“谿”同“溪”,即山中的流水。意为:深知雄强,却安于雌柔,作为天下的溪涧。)
……………………………………………………………………
印度神庙中,湿婆塑像:右边男性的形象,代表刚强和意志力;左边女性的形象,温柔而有魅力;中间则是这两方面在神袛优美的头部庄严的统一,宁静和超常的冷漠。
……………………………………………………………………
一切对立物都呈现为动态的统一体。
在亚原子层次上,粒子即是可以消灭的,又是不可消灭的;物质既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而且力和物质只不过是同一现象的不同方面。
相对论的时-空实在,是一种本质上动态的实在,其中,物体就是过程,一切事物存在的形式都是动态类型的。
在相对论物理学的四维世界中,力和物质是统一的;物质可以呈现为不连续的粒子,或者是连续的场。
和任何别的人一样,他们形象化的想象力只限于这个感觉得到的三维世界。
东方神秘主义者,在深度沉思的状态下,能够超越日常生活的三维世界,去体验一种完全不同的实在。在其中,所有的对立物都统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近代物理学中,说明表面上矛盾和不相容的概念只不过是同一实在的不同方面。
作为一种概率的图像,粒子具有存在于不同处所的倾向,从而表现为一种介于存在于不存在之间的奇特的物理实在。
粒子既不存在于确定的位置上,又不是不存在。它既不改变自己的位置,又不保持静止。
发生变化的是概率图像,从而粒子存在于某处的倾向也随之而发生变化。
《奥义书》:
“它动。它不动。
它既远又近。
它既在这一切之内,
又在这一切之外。”
阿湿缚窭沙:
“"真如”既不存在,又并非不存在,既不是同时存在和不存在,又并非不是同时存在和不存在。”
……………………………………………………………………
观察波上某一点的运动,将会看到以某种频率为特征的振荡。
“动量”,粒子的质量和其速度的乘积。
含有精确的能量的事件,只能被确定是发生在一个很长的时间范围内。
亚原子世界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统一整体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网。
事实上,2500年以前就已经证明了互补性的概念极为有用。
对立物,是互补的。
“阴”、“阳”两极对立面的这种互补性,及它们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是一切自然现象和一切人类境遇的本质。
(所思:想要登高处,需从低洼处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