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学习强国上看了几篇文章,介绍广西某个小村子生产的晾衣架占全国60%以上的市场,还远销国外;辽宁省某小贫困村生产的袜子占全国市场70%以上,也远销国外;某个村子生产的拖把远销海内外;又看到一个小小的水乡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在那里召开了十届。一个制造晾衣架,一个制造袜子,一个制造拖把,都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小小的不起眼,却成了全村发展的支柱产业,带动全村人走上了致富路。一个是互联网,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他们有如此高的成就?他们是怎么从小到大、从贫困到富裕发展起来的?心中有诸多的疑问,渴望得到解答。
仔细看了又看这些新闻报道,认直深入地思考他们的发展历程,又想到我的家乡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变化甚微,只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变化大一点,后面这几十年几乎没什么变化。
两相对照后发现,不同点在于那两个村子都有一个或一帮带领村民致富的领头人,村支书或是村长,还有一个村子的支委会或村委会团队的齐心协力,立足村里实际,充分挖掘和利用村里资源,扭住一点不放松,破釜沉舟,克服千难万险,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发展村集体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一家一户的小手工小作坊,请专家,要政策,谋发展,立足当下,放眼全国,放眼世界,谋划未来,分工协作,下好全村一盘棋,直到发展成为大的集团公司。
我们村一盘散沙,各顾各家,也有极少的人家靠劳动发家致富的,什么时候大家都能发展起来,走上共同富裕之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