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章旨】:本章是孔子说明齐家亦是施政之道。
【注释】:或:有人。奚(xī):疑问词,当“何、怎么、为什么”讲。《书》:指《尚书》。施于有政:“有”在此无实在的意义。
【语译】:有人问孔子:“先生为什么不去从政?”孔子说:“《尚书》中说孝,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并把孝悌的精神扩展、影响到政治上去这也是参与政治,为什么一定要当官才算参与政治呢?”
【释义】:
有人问孔子,您为什么不去为政?这个人以为当官才叫为政,见孔子不当官,所以他就怀疑,为什么你这一身的德行学问,却不去当官为政?或者说没有机会为政?孔子回答得很好,“子曰,书云孝乎”,书是《尚书》,《尚书》说孝,孝应该是怎么样的?“惟孝,友于兄弟”。这句话出自于《尚书》里的“周书”,《尚书》有三部分,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和社会的情况,这句话出自于“周书”里的“君陈篇”。
“君陈篇”的第一句是,“王若曰:君陈,惟尔令德孝恭。惟孝,友与兄弟,克施有政”。君陈指周成王的大臣,成王没长大之前,周公辅佐成王,周公摄政,后来成王长大了,周公把政权交给他,周公是大德、圣人。“王若曰”,王是周成王,“若曰”当如此讲,就是如此说,周成王是这样说的。这一篇在古文《尚书》里有,今文《尚书》没有了。这是周成王对大臣君陈说的话,当时君陈奉成王之命,去洛邑这个地方治理殷商的顽民,过去是周公在那里治理,现在成王委派君陈去治理,希望君陈也能够继承周公的德政。
“惟尔令德孝恭”,唯有你有孝顺恭敬的美德,这是赞叹他。“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你能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你有孝悌心,你就拿这个心来从政,“克施有政”,“克”当能字讲,你能把你的孝悌心施展在政治上,所谓移孝作忠,《孝经》讲,“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里,故治可移于官”,你在家能够孝悌,从政就不难,自然会用孝心来事君、事长、从政,你就是忠臣、贤臣。这是孔子引用《尚书》这段话来说明,“施于有政,是亦为政”,把事亲、事兄、齐家中的孝友的美德也移到了事君、事长、做官中去,从一家孝悌,影响到千万家孝悌,社会和谐,就等于是为政一样的。
“奚其为为政”,奚是何,除了这个行孝悌、孝友,还有其他什么是为政值得说的呢。就是没有别的了,就算当官也是以行好孝悌为根本,讲这样孝悌有关的事情。其他就没啥特别重要的事情了。能理解吗?好像这里有点难理解。我们感觉为政好像有很多事,比如治理国家涉及到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等等;治理企业也涉及到战略、财务、质量、产品、营销、人才、绩效、采购、物流等各个板块,每个板块又设计错综复杂的流程、技术、制度等等。怎么可能什么都不谈,就谈孝和悌就可以了呢。可以的,为什么,因为所有的事背后都是人去完成的,而人的背后是人心,一切的核心就是这颗心,而这颗心就在于是真心还是假心,善心还是恶心。而善心、真心、爱心、敬心各种美好的品德,美好的心都是由孝的心、孝的德发展而来的。《孝经》讲,“夫孝,德之本也。”一切的德都是由孝展开、延伸的。这其实很好理解,我们出生在世间,开启的第一份关系就是父子关系,父子有亲,父母对孩子的这种无条件的爱,孩子对父母的这种无条件的依赖、爱,这种一开始的母子连体的合一感,就是我们本性中本自具足的与万物本为一体的性德在父子之间的体现。只是后面被我们各种贪嗔痴慢妒疑给污染了,于是孝悌之性德被遮蔽,而贪嗔痴慢妒疑同样也会遮蔽其他各种德,比如君臣、夫妇、朋友之间的仁、义、礼、智、信、忠、敬、廉,耻等等。而若我们孝悌做的很好,没有这些贪嗔痴慢妒疑种种染污,那么自然其他的各种德也不会污染,也能自然的显现出来,发展起来。
为了加深理解,为政只要在心上用功,孝悌上用功即可,我们可以一起来补充学习《传习录》中徐爱与阳明先生相关的一段探讨:
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
徐爱问:“先生,如果只是在心上探求至善,恐怕不能穷尽天下事理。”也就是上面我们在疑惑,除了孝悌之道,哪还有其他为政的事情,“奚其为为政”?
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阳明先生说,一切理皆由心而出。天下没有什么事,什么理可以离开这颗心而存在。一切皆心。
爱曰:“例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其间有许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
徐爱没有太明白,继续追问,比如像具体这种怎么事奉父母、事奉君主、交朋友、治理百姓种种事情,都涉及到很多细节,就像我们上面例举的治国治企的诸多事情,怎么可能不用心去一一研究明察呢。
先生叹曰:“此说之蔽久矣,岂一语所能悟!今姑就所问者言之。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阳明先生非常感慨的说:“这个说法的弊病已经流行很久了,哪是一句话就能领悟的!我现在就你所问的来说一说。事父没做好,难不成要去父亲那求孝的道理吗?事君没做好,难不成要去君主那求个忠的道理吗?交友、治民没做好,难不成要去朋友、人民那求个信和仁的道理吗?这些道理,都只是在自己的心中。心即理也,此心没有被私欲遮蔽,就是天理,不需要从外面添加一分一毫。以这颗纯乎天理的心,侍奉父亲就是孝,服务君主就是忠,交友、治民就是信与仁。只需要在自己心上用功去人欲、存天理就是了。”
徐爱还是没有明白,觉得还是很抽象,什么叫心没有私欲遮蔽,就是天理,就什么都能做了吗,什么细节都会了?于是继续问阳明先生,爱曰:“闻先生如此说,爱已觉有省悟处。但旧说缠于胸中,尚有未脱然者。如事父一事,其间温清定省之类,有许多节目,不亦须讲求否?”徐爱说:“听闻先生这样说,我已经有所省悟。但是旧的学说仍然在胸中纠缠,尚未透彻。例如,侍奉父亲这件事,其中的温清定省(使父亲冬暖夏凉,早晚问安)等事项,也不需要讲求吗?”是啊,就像我们企业管理中各种细节、流程、技术,难道不要讲求吗。怎么只要谈个心就行了呢。
于是阳明先生继续耐心的解答,先生曰:“如何不讲求?只是有个头脑。只是就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讲求。就如讲求冬温,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讲求夏清,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只是讲求得此心。此心若无人欲,纯是天理,是个诚于孝亲的心,冬时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要去求个温的道理。夏时自然思量父母的热,便自要去求个凊的道理。这都是那诚孝的心发出来的条件。却是须有这诚孝的心,然后有这条件发出来。譬之树木,这诚孝的心便是根,许多条件便是枝叶。须先有根,然后有枝叶。不是先寻了枝叶,然后去种根。《礼记》言:‘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须是有个深爱做根,便自然如此。”
先生说:“如何不讲求?只是要明白宗旨。只是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讲求。拿讲求冬温来说,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唯恐其中有一毫人欲间杂;讲求夏清,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唯恐其中有一毫人欲间杂,所谓讲求,只是在此心上讲求,使其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杂。此心若无人欲,纯然天理,是一个诚于孝亲的心,冬天自然思量父母的寒,就自然要去让父母温暖。夏天自然思量父母的热,就自然要去让父母凉爽。这些孝的具体事项都是那颗诚孝的心发出来的。必须是先有这诚孝的心,然后才会有这些孝的事项。譬如树木,这诚孝的心便是根,许多事项便是枝叶。必须先有根,然后才有枝叶。不是先去寻找枝叶,然后才去种根。《礼记》言:‘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必须是有个深爱做根,才会自然气和、色愉、容婉。
这段的核心就是这个心是一切的根本,只有这个根里面有孝父母的心,自然就能生出具体孝父母的这些事情的细节,比如黄香温席,她是怎么想到的呢,就是里面那个孝敬感恩的心,发现席子可能会凉或者热,就提前帮父母暖或者扇凉。而他这么做了,后面的人可能把他做的这些例入事奉父母的一个具体的细节,需要去讲求。但是若无内在这个心,就算你知道了有这样的细节,也不会去做啊。同理,一切事情,企业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无论技术、销售、管理种种事情,若有一颗爱岗敬业的心,务实忠诚的心,自然就会去研究,去学习,从不会到会,从无到有,都会生发出来。一切事都是从这个至诚的心、仁爱的心生发出来。而孝悌是仁之本。有了孝悌之心,推而广之,把天下一切父母当父母,一切儿女当儿女,这样的一颗心,就是无私欲杂念之天理之心,具足智仁勇,具足仁义礼智信,生发一切智仁勇之行为、结果。
阳明先生也说过,这个世上只有人情与事变,人情就是人心的各种状态,比如喜怒哀乐、贪嗔痴慢种种。事变就是各种看、听、言、动,顺逆、成败、富贵贫贱、生死种种细节、过程。简单点来说,这个世上只有心与事。而事由人心决定,人心就在于致中和,致中和就是慎独。人心就是要回到不受任何情绪、习性污染的清静中和的状态,那怎么回到,在每个当下,别人看得到或者看不到的时候都能把握自己的念头、行为,克念作圣。克制自己的各种私欲杂念,仅仅存有孝悌之心、仁爱之心、天理之心。
至此,就明白了,心是一切的根本,为政就是把心修好,把自己的心修好,并影响所有人把心修好,守在这颗具足孝悌忠信礼仪廉耻的天理至善之心。为政以德,只要在行孝悌、只要在修心以德,就是在为政,无论是在执政的岗位还是不在执政的岗位,只要做的是与让人心回到良善的事情都是叫为政。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时代肩负起复兴中华的使命,无论是在什么岗位、什么身份,什么地位,只要在心上用功,修身以德,行出孝悌、行出智仁勇,皆是在扛起国家的未来。因此我们要更加用心的学习好传统文化,践行好传统文化,传承好传统文化,以天下国家为己任,为共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妙行:20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