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爱面前皆俯首称臣,尤其女人。无论老少美丑瘦胖高矮,都忍不住渴望人生至少拥有一段爱情的神话,深深恋慕,无可撼动。
“爱是一切”,男子约翰·丹佛(John Denver)如此歌唱着。但男人的歌毕竟与他们真实的爱情态度差异极大,当这些歌词“如果爱”“爱是一切”渗入一名女子耳朵里,“爱”真的成了她的一切。无尽地爱着、没有保留地爱着。据说女人的前身,本是高温的熔岩,所以此生只能不断燃烧自己,爱尽一切。
可惜就是忘了爱自己
“自己”是什么?自己是一种低音,在你的生命中盘旋;而你爱的男人,往往以高音的旋律出现,他盘踞了你多数时刻的耳朵,使你忘记了属于自我的生命低音。逐渐、逐渐地……低音断了弦。等有那么一天,钟爱的人离去了,或者“背叛” 了,那根断了许久的低音弦早已硬化。霎时间,你接不起来那根断弦,当然更拉不出曲调。没有了高音,低音早已消失,你的人生瞬间坠入可怕的寂静,孤独以四面八方无所逃避的方式涌向你。如此败北,如此迷失,一步路也跨不出去,你觉得失去一切。
悲哀的是,女人往往此刻更盲目,更需要爱情,甚至饥不择食,只盼着在千万人中寻觅一个牵起你的手的身影。
但这一切可能只是错觉。身影,很快又化为幻影。可能得等到刀子插得更深、更多次,女人才惊觉:原来生命从来不该寄托于他人身上。这一刻他拉你的手,下一次他转身而去,一切本来都会“过去”。说得更坦白,除非你“命好”“短寿”;女人即使找到一位终老的伴侣,有一方也会先行离去。生命中出现的一切,都不算拥有,一切只是时间的长短,一切皆是惘然。
女人的“自己”是什么?这是一堂没有人教导你的课程
什么叫爱自己呢?女人很荒谬,不管是什么对象都懂得如何好好爱他:照顾先生,体恤他的面子,当他的后盾,给他一个温暖的窝,当一名静默的聆听者与随时空降的陪伴者;对儿女,无微不至,嘘寒问暖,疼了就往怀里揽,苦了妈妈为你撑。但如何爱自己?“自己”是什么?它没有典籍参考,没有传统指导。爱自己是否意味着今晚晚餐不做了,先生唠叨抱怨不忍了,儿子叫他自己出去想办法呢?
根据统计,女人若熬到五十年金婚,她大概需要烧五万四千顿饭,她是厨房里终身的仆役,寒暑不停业,“母亲温馨的味道”是她唯一获得的报偿。
女人成长的每一步路,每一个形象,都是为了“成全”他人。让我们如手术刀般看一下什么叫“成全”:就是“砍掉”自己的一部分,弥补他人残缺的那一块,将之补“全”。能否做到“成全”,是断言一名女子是否优雅贤惠具备美德的标杆;而一名男子如果以“成全”妻子为职责,人们就会为他叫屈,同侪们嘲笑他,连他自己心里也难免最终颇为扭曲。“成全”不是人类的共同美德,它通常只加诸女子身上。
于是每个女人自小即顶着这个美德的大礼帽,一步步地训练自己。相反地,男性的教育却偏执地教导他们“争夺”“英雄”;没有一个杰出的男人需要担心自己会因此娶不到老婆;但“杰出”,却是多数女性爱情的诅咒,因为她们只成全了自己,成全不了男人。
赤裸裸地肢解这些女性在“社会·爱情·美德”立足的大戏,我们会发现女人要扮演好“分内之事”,就得“贬抑自己”,然后交换“爱”,交换一路沉湎“爱是一切”的故事。
那是一场贬抑自我的交易,它感觉很美,但其实没有那么美。
于是我身边许多失去爱的女人,像没有魂魄的幽灵;每天早餐最重要的不是打理自己的维他命或生活秩序,而是朗读一些心灵疗愈的文字:“心给出去的时候,就该知道,不可能毫发无损地拿回来。”“人心是慢慢变冷,树叶是渐渐变黄,故事是缓缓写到结局。”……而男子呢?他们往往相信自己成长的第一步,就是度过失恋,并且熟悉失望。从苦里成长,学习潇洒;不是不爱,而是不那么依赖爱。
女人,请记得好好爱自己
男人没有自己的朋友圈子,不叫男人;他们相聚,大口喝酒,笑谈荒唐,辩论生活态度。我从小喜欢在男性朋友圈子里混,没见过哪个男人把失恋当成昏天暗地的大事,整日摇晃不知如何自处的;除非他是个刚刚尝到爱情滋味的青涩小子。女子呢?无论十五岁、二十岁、三十岁……五十岁……甚至快六十,还在仰望繁星满空中,哪一个是“回顾的你”,吟唱何处是“爱的足迹”。
如果你在生命中找到对的人,彼此好好相爱;若无,请记得好好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