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燕老师通过2022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结构和2011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及2017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对比中,开始了她精彩的讲座。在讲座中,她深入研讨了基于主题意义的阅读板块教学和复习板块教学。
一、基于主题意义的阅读板块教学探究
(一)正确解读文本,读懂文本背后的道理
语篇分析究竟分析什么?张海燕老师借用程晓堂教授的文章《基于语篇分析的英语教学设计》中的观点,从语篇的内容与主题意义及语篇隐含的意义与功能两个层面并结合两个案例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二)根据文本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让主题意义从抽象到具体
从主题到主题意义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当我们确定主题意义的时候,有很多的主观因素在其中。这也便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缘由。但主题意义应根据文本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应拒绝贴标签、灌鸡汤。对学生成长有教育价值的知识、价值观才是我们要探究的主题意义。因此,教师应正确解读文本,引导学生读懂文本深层次的道理,抓住文本中的关键点。
(三)融合教材内涵,开展主题情境下的延伸阅读
2022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教师不应生硬的直接让学生去阅读,而应根据主题意义,架构立体学习框架。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话题相同、相似甚至相异的阅读材料,但一定要主题相关或者语言相关,做到课内外资源互补、融合。
(四)抓住教材中的增长点,让教学与学生紧密联系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适时拓展相关文化知识。教师应采用多模态教学手段适时补充相关信息,让学生获得正确的信息输入,加深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同时,教师应紧扣主题开展有价值、有深度的对话。教师需要进一步挖掘文本内在价值,引导学生在读文本的同时,关注主题意义,积极思考,开展有价值、有深度的对话。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提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生能力等核心素养。
(五)开拓思维,紧扣文本,实现高质量语言输出
在语篇教学的结尾中,存在两个极端。一是跳不出语篇的框架,二是完全脱离文本。最后的输出活动,应该是在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的语言的输出。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在保住文本教学底线的基础之上,基于教材给学生留有发展的空间。
(六)抓住主线,不要用琐碎的任务冲淡文本的主题
语篇教学过程中,不宜活动过多,切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受。语篇最基本的阅读步骤:第一步,Global understanding来了解文本的大意,体验读后的初步感受;第二步,Detailed information来了解主要事实,发现感受的缘由;第三步,Deeper understanding来更深刻的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本意义,并形成自己的态度。
阅读不仅仅是获取字面信息,文化知识和主题意义也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阅读也不仅仅是学习课本教材,融合教材内涵,发展主题情境下的延伸阅读是语言学习的有效途径。阅读应遵循“了解话题,感知文本主题”、“阅读文本,学习文化知识”、“深入思考,理解主题意义”、“内化认知,形成自己观点”的层次架构。
二、基于主题意义的复习板块教学探究
结果可视化,是对复习课的一个要求。也就是说复习课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产出。复习课应围绕话题深入探讨,应使用语言完成任务,应融合综合技能训练,应渗透策略提高效率,应保持新知学习热情。
(一)任务前置——结果导向
在复习课中,教师应将任务前置,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白最后需要怎样的一个产出。产出是基于主题、句型结构、词汇、学习方法和补充阅读。
(二)合理转变话题,让语言有更大空间
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话题,我们可以对话题进行一定的改变,让语言具有更大的空间。但在话题变化中,我们需要注意目标语是否能被合理、正确使用。
(三)学习词汇,习得方法
在复习课中,对词汇的复习应在呈现教材内词汇之外,同时呈现话题相关词汇。教师应避免被教材内容束缚,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空间,并让学生自主感悟词汇学习策略。教师可以采用Circle Map、Mind Map等形式,借助构词法让学生形成结构化的词汇网络。
(四)关注语用,不为形式所困
教师在复习课中,一定要关注语言结构。语言知识是一种结构体系,而语言功能起到表意作用。两者即有联系又有区别。同一种语言形式,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下存在不同的含义。同样,面对同一种功能,也存在不同的表达形式。
(五)合理设计任务——保底线、有空间
教师在复习课中,应合理设计任务。而这样的任务,主要是写作任务。写作应该是从accuracy到fluency,从copying到doing exercises,再到guided writing,最后是free writing。写作可以关注3P原则,即Purpose、Principle和Pleasure。
在复习课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从感知与积累、习得与建构、表达与交流多个角度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复习课中不仅要重视理解性技能,更要重视表达性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