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是“倚龙的读书俱乐部”关于《心理学百科》第二模块“行为主义”流派解读的第4讲,我们将继续按照时间顺序,介绍“行为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和理论。
今天这一讲,我们主要介绍的是“认知行为主义”的创始人:爱德华▪托尔曼(Edward Tolman)。
一、“认知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作为“行为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托尔曼和之前介绍过的桑代克、华生一样,也认为心理学研究只能依靠实验。
但和桑代克、华生的“行为是简单地通过刺激—反应习得的”结论不同,托尔曼认为“认知”在行为的习得过程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开创了“认知行为主义”。
将“认知”这一元素,引入当时占主流地位的“行为主义”流派,无疑是具有前瞻性的。因为在30多年后,也就是在20世纪50年代,“认知心理学”取代了“行为主义”,成为了心理学的主流。
二、老鼠走迷宫实验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托尔曼设计了一个老鼠走迷宫的实验。他让3组老鼠走迷宫:
1.第一组老鼠走出迷宫,立即给食物;
2.第二组老鼠走出迷宫,2天后才给食物;
3.第三组老鼠走出迷宫,6天后才给食物。
结果表明:
第二组、第三组老鼠分别在2天、6天后得到食物,之后再走迷宫时,走错的几率明显少了很多。
因此,老鼠在得到食物奖励之前,其实已经习得了如何走出迷宫,只是因为没有得到食物奖励,因此,这个“习得”一直处于一个潜在的状态。
而一旦得到了食物,这个潜在状态就被激发了,所以老鼠就能更快走出迷宫。
三、“潜在学习”和“认知地图”
通过老鼠走迷宫的实验,托尔曼将老鼠已经习得,但一直没有被激发出来的这个状态,称为“潜在学习”。
其实老鼠在走迷宫时,已经用“认知”一点一点建立起了周围迷宫环境的一个位置的感觉,托尔曼将这个位置感觉称为“认知地图”这个状态就相当于因为没有奖励,所以就没有必要刻意去记,但是这个整体的感觉是在的。
就像我们人一样,在日常生活中,比如我们经常去某个超市买东西,来来回回走了很多遍之后,我们其实已经对这一路的环境有了一个“认知地图”,只是我们自己没有留意过。
当有一天,我们想去这一路上的一家奶茶店买杯奶茶,我们才会去沿路寻找。因为我们知道奶茶店就在那儿,但具体在哪个位置,奶茶店左右都是什么店,我们都不知道。
但我们对这一路的整体的感觉是在的,所以有了要买一杯奶茶的目的,就能很快找到奶茶店。
四、总结
今天,我们介绍了“行为主义”流派的第4位代表人物,也是“认知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托尔曼。
托尔曼之所以将“认知”的元素引入了“行为主义”,是因为他认为行为的学习,不仅仅简单地依靠刺激—反应,“认知”在其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并提出了“潜在学习”和“认知地图”的概念。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我上面提到的买奶茶的例子外,大家还有哪些经验,可以来印证托尔曼的“潜在学习”和“认知地图”的理论呢?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