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只顾自己的索取,而忽略了别人的诉求。不一致的需求产生了摩擦,而坦诚得交流,可以帮助彼此成长。
今天,分享一个与下属之间的故事。
即将在8月初,举办一次重要的交流活动。目的是希望参与的同事与公司高层,直接领导心与心的沟通,进而解决工作中的困惑与个人情绪。
对于这场重要的交流会,其中的一个关键点是场地的环境。
于是,有了这样的一次沟通。D:我,C:下属
D:酒店推进到那一步了?
C:市区没有合适的度假酒店,倒是有茶艺文化相关的酒店。目前联系了一家。
如果住归住,然后再另找一个咖啡吧之类的去开会呢?
D:这是最坏的打算。另外找的地方,其实环境真的不可控。除非提前去看。
C:给你看看,没有摆桌椅的时候
D:合适么?放了桌椅可以用?
C:那你的意思是?
D:你自己要判断一下,这个场地适不适合?
C:我不确定呀。只是看看图片。
D:这个判断力需要有
C:那就是没有
D:这个场地的颜色是灰的,这个会议需要什么的氛围,这个场地能营造出来么。
C:你看的到的考虑得到的我未必就能一次悟到,有些东西不是应该具备,所以就理所应当的具备了。你说就是了。我不认为这个就很好,在有限的选择下给你看哈,我判断不了就请求帮助判断,商量商量不就有了进展?
D:换一个角度思考。为了达成会议的目的,场地所需要创造的氛围。
C:这个角度我不是不懂。是不是有了这个角度就能跟你看到一样的问题?这跟每个人多方面因素有关,不多说多沟通,怎么知道?
沟通到这里就先暂停。
我的思考:
对我来说,我需要她不断思考而成长。而她迫切需要我的答案和指导。
培育下属中,既不能父母般的一一指导,也不能不管不问。启发她的思考,也在必要的时候指导,提供力量和支持。这个度,没有标准答案,需要自己和下属的沟通中,磨合碰撞,产生火花。
以前自己不敢指导,担心影响他们的情绪。这是错误的想法。担心人际冲突,永远不会是一个好的沟通者。超越摩擦的明朗人和,就是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