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由东向西徐徐地行驶着,透过窗外,望着道路两旁一闪而过的店铺招牌,当“把子肉”三个字映入眼帘时,说明已经进入徐州地界了。接下来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把子肉招牌,比如“云龙山把子肉”、“二姐把子肉”、“老地方把子肉”、“把子肉面馆”等等。早就听说徐州人有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豪气,想这把子肉必定是一块带把的肉。这样在心中就开始勾勒把子肉的具体模样了,应该是由一根很大的羊腿或狗腿,再不济也是一根猪腿做的。在我看来只有这些骨头才能算得上是“把”。
路途劳累,经过一番折腾终于安顿了下来,顿感饥肠辘辘。想那带着“把”的大肉不正是充饥解馋的好什物么!赶紧下楼,穿街过巷,看着两旁林立着各种带有“把子肉”招牌的饭馆,欣然推开一家。店面不大老,正是吃午饭的时刻,人很多。靠着门口的长桌上摆着一盆盆菜肴,后面站着的应该是老板娘,手里拿着夹子,正给顾客往盘子里装菜。顾客手指哪盆菜,她就装哪盆菜。原来这把子肉餐馆就是快餐馆。
我一遍一遍巡视着那十来个盛着菜肴的大盆,寻找着我心中的“把子肉”。可是除了排骨就没看到有带骨头的肉,心中不免泛起嘀咕,这把子肉到底是长啥样啊?难道就是排骨,可那点骨头在我看来已经算不上“把”了,在豪爽的徐州人心中能算是“把”么?茫然、失落。 老板娘见我看来看去就是不点菜,于是满脸笑容地问:“想吃什么?鱼、土豆丝、炒肉、菜花……”一边用勺子指着菜,一边说着菜的名字,我的视线随着她的勺子的移动而移动,两只耳朵竖的高高地听她数着,期待着她会指着一盆菜说,“把子肉”,这样我就可以认识“庐山”真面目了,可是说了半天,她愣是没提到“把子肉”三个字。 我心中更加疑惑,也因不认识“把子肉”感到一点点羞愧。好比不知道鱼香肉丝其实是没有鱼的一般,难道这“把子肉”也没有“把”。虽然是个刚来徐州的外乡人,但是不想让老板娘看到我的孤陋寡闻。 “把子肉。”心想不管你长啥样,先见识一下再说,于是鼓着很大勇气似的斩钉截铁地说道。 “好咧,我看看还有没有。”老板娘说着拿起一个夹子伸到一个盛满油乎乎卤子的大盆里,像摸鱼似的抄了几下,然后夹出一块肥瘦相间的大肉片,对我笑呵呵地说,“还有一块,样子也不错。”老板娘将那大肉片放在眼前看了看,满意地把它放在手边的盘子里,继续问我:“还想吃点啥?” 我看着那块肥乎乎的五花肉愣住了,这就是传说中的把子肉?在扬州不是叫“扣肉”么?对这样油腻腻的肉我向来是没有太多兴趣的,但也不抵触,也知道虽然看起来油腻但是吃起来并不一定就十分腻歪,于是又点了两个菜,满怀失落之情吃了起来。这“把子肉”果然如所料,并不十分腻歪,吃起来,口感跟“扣肉”没有明显区别。
把子肉在徐州是一道特常见的菜,因为价格公道,分量足而深受百姓喜爱。每到晚上,那些“把子肉”饭馆总是坐满人。劳累了一天一块有肥有瘦的“把子肉”确实能给人一种满足感。但这“把子”从何而来呢?我依旧很疑惑。 直到后来在一家叫“把子肉面馆”的饭馆吃面才知道缘故。坐在桌子上等面时,无意中抬眼看到墙上贴着“把子肉”的简介,走过去细细读着。原来又是个老故事,只是情节变了变。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义后,一起在张飞家吃饭,张飞是卖肉的,所以就吃猪肉了,但是三个大男人都不会做饭或者懒得做饭,就把猪肉、豆腐、佐料什么的放在一起煮。煮出来大家发现还挺好吃的,就流传开了。结义又叫拜把子,人们崇拜刘、关、张的结义豪情,就称该肉为把子肉。 故事多为杜撰。但是“把子肉”源于徐州却当之无愧,因为在当地谁没几个把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