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文体,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从题材上来讲属第一部历史演义体小说。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记述: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如《列国志》、《隋唐演义》。清代刘廷玑在巜在园杂志》中说过演义者.有其事而添设敷衍.非无中生有者比也.来自于西晋《三国志》.
到明代三国演义的长篇小说.半历史半虚构.罗贯中文体大致按年代顺序,在三国中用的是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如《望梅止渴”、《七步作诗》都有记载。
《三国演义》陈寿志传体史书成书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对"三国"时期真人真事的历史记载:
晋 陈寿《三国志》
南北朝范晔《后汉书》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按曹魏政权年号编年.
第二个阶段:"三国"故事在民间的长期流传与变异时期.隋唐时期:″三国"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隋炀帝观看的水上杂戏)刘备檀溪跃马一唐.杜宝《大业拾遗录》
唐.刘知幾《史通》、(唐初"三国故事”)
得之于道路、传之于众口.
晚唐.李商隐《骄儿》: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宋元时期:民间"三国”故事更为系统.勾栏瓦舍"说三分"元代至治年间《全相三国志平话》今还有存本、宋金元时期:"三国戏"兴盛.宋元南戏:《单刀会》《貂蝉女》等。
金代院本:巜大刘备》、《骂吕布》等、元杂剧:″三国"故事的有60多种.现存有21种、最著名的有关汉卿《关大王独赴单会》 《关张双赴西蜀梦》等、这些民间文学的色彩逐渐增浓.虚构夸张的情节叙述越来越多.拥刘反曹的倾向也越加鲜明。
第三个阶段:是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的写定时期.成本时间:有元代中后期、元末明初、明中期、版本明代刊本大约30种、清代刊本有70多种.最早版本太低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世代积累性的作品。
来源#学习平台#视频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