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是吾乡




本文是2021年10月9日第一次高级述职时的初稿,真正述职时没用这个稿子,觉得有点煽情。
      我是王敏,临颍一高高二宏志班的语文教师,也是语文工作室主任。十七年光阴似箭,其中十年奋战在高三教学一线,连续七年承担宏志班教学重任,四年教研组长生涯中有三年与高三相伴。回望2009年10月参加一级教师述职时的情景,恍如昨日。
      这些年来,有疲惫,更有欢欣。因为在这条路上,我收获了成长,见证了进步,得到了认可。当赞誉纷至沓来,我深知“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的真谛。这份重量,是沉甸甸的责任,是不懈的拼搏,是持续的精神滋养,更是直面挑战的勇气。
        日前,西安科技大学的学生发来一份《我的高中》PPT请我指点。我告诉他,你可以展现花香四溢的一高、如诗如画的一高、文化深厚的一高、硕果累累的一高、生机勃勃的一高、热情洋溢的一高、包容大气的一高、志存高远的一高。这时我才惊觉,原来一高在我心中早已绽放出如此绚烂多彩的画卷。
      我始终相信,对每一份热爱全力以赴,时光定会让你满载而归。我不愿止步于2015年清华闫慧慧同学语文133分、全省第四的佳绩,也不甘躺在2017年省状元陈文龙的功劳簿上。虽然我依然会自豪地提起,2019年带领班级创下语文平均分126.43的纪录,培育出沈宇奇、张艺伟、马梓涵、姚霄、李振田等清北学子,还有清华协和的郭爰兵、北大医学部的寇磊鹏。但这些不仅仅属于我,更属于临颍一高;不仅是我个人的骄傲,更是这片教育沃土的光荣。
      宏志班的假期总是稀缺而短暂,但我总会抽空回到信阳老家。年逾古稀的父母在2018年暑假一同在郑州接受手术。陪护的那一个月,我不敢合眼,时刻盯着监护仪上的数字,心中默念“不要超过100”。虽然不懂医学,但医生的每句嘱咐都是金科玉律。那时忘记了自己已入不惑之年,只记得为人子女的责任。那个夏天,让我尝尽了中年的滋味,在病房里咀嚼生活的琐碎与沉重。我恨不得将这些年缺失的陪伴加倍偿还。
      信阳与临颍,成为我生命中的双城记。久居临颍,会思念信阳的山水,那是生我养我的故土;长住信阳,又会想念临颍的校园,这里承载着我成年后的全部记忆。
      2020年,七十岁的老父亲从信阳来电,询问学校考取清华的人数。当我小心翼翼地告知结果,他急切地问是不是我的学生。那时我带的是B班,只能如实相告。电话那端的沉默震耳欲聋,良久,父亲说:“只要是你们学校的,就行。”我听得懂那份失落,忍不住补充道:“这两个学生,我都教过的。”忽然意识到,每年高考放榜时,也成了老父亲最大的牵挂。从前他担心我的高考,如今他惦记我的学生的高考。就这样,信阳与临颍,成了我们父女之间共同的牵挂。
      一高培育了我,成就了我。这里崇尚认真,鼓励好学,嘉奖负责。在这里,我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也尽力让学生遇见更好的老师。最美好的状态是相互成就,最珍贵的相逢是彼此照亮。感谢这些年来大家的信任、包容、帮助与鼓励,让我这个异乡人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模样,让我始终勇敢地做自己。
        临颍虽非故土,但于一高,我找到了心灵的归宿。这里安放着我的青春,珍藏着我最珍贵的记忆,燃烧着我最深沉的热爱。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