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儿子问我:“爸爸,我快放暑假了,什么时候回乡下啊?”我说:“你这个小子,还有大半个月才放暑假,就想着回乡下玩了?”儿子忙摆手,说:“不是想着玩啊,我想太太了(我的奶奶)。”说明一下:我的乡下称呼高祖母作太太的,与夫妻那个太太同字不同音,供限于乡下粤语说法,请不要混淆,谢谢!
看着他的眼睛,明显充满了期盼思念,眼眶还湿润了。我就抚摸着儿子的头说:“好啊!等你一放假我就送你回去,好不好,不过,在这之前,你要好好复习功课,考个好成绩回去在你太太面前炫耀一下。”儿子猛点头,满口答应,笑哈哈做作业去了。
我的奶奶,今年93岁高龄了。白发已经爬满了她的头,手脚也比较干瘦了,嘴里的牙齿已经屈指可数。可奶奶的身体状况还好,她身子骨比较硬朗,行动自理也方便,大的毛病都没有。就是七年前得了青光眼,两只眼睛都看不到了。她说,如果光线强烈,还看到人的影子,从影子能分辨出来我们每个人是谁。也许是亲人的感应,我们是谁在她身边走过都知道。因此,奶奶看不清楚以后,就拿了一条拐杖,慢慢摸索着走路。有时候会出门口花园看看闻闻,有时候会站在门口眺望远方,盼着未回家的子子孙孙,有时候会低下头沉思着,我明白她在想小孩子了。
是的,记得我以前离开家在外读中学的时候,在学校寄宿,星期六才能回家。每当我骑着自行车回家,远在一公里外就看到奶奶站在屋旁的高地上。她伫立在那里,伸长脖子,有时踮起脚尖,一只手横在额头挡住阳光,努力地往村口看来。我远远看去,奶奶就像一个不倒翁,一棵迎客松,任凭风吹雨打,永不动摇。那时候,我小小的心灵感到是异常的温暖。
奶奶是一个很勤俭勤快的人。小时候,奶奶不舍得买新衣服,她身上穿的都是亲戚朋友穿过的旧衣服,有些破烂的,她一针一线缝好。我去上学校寄宿了,奶奶就命令妈妈不要买肉吃了,省下钱等我星期六放假回家才买多点肉买多点骨头煲汤。老是说,读书辛苦,要补充营养,那样才能考好成绩。那时候,奶奶走路是很快的,做事利索。在农忙收庄稼时,她抢着活干的。在家挑着稀饭去田里,马上又拿起镰刀收割稻谷,她一抓就是几棵,一刀下去就是一抓。她脚步轻盈,手法熟练,很快就会把田里的稻谷收割完毕。挑回家里,也不歇会儿,拿着箩筐就把谷里的杂草分拣出来。忙完这里又去做其它的活,停不下的脚步,停不下的爱。
话说回来,我的儿子为什么这么想他的曾祖母呢!儿子一岁多的时候是放在家乡让家中老人家带的。那时候,奶奶的眼睛还没有瞎。奶奶是非常疼爱儿子的,有什么好吃的全留给小屁孩,还天天带上小屁孩出去溜达溜达,买小屁孩喜欢的玩具和零食。有一次,我们两夫妻回家乡,半年多没有见过儿子了。一进家门,看到儿子坐在他曾祖母大腿上面,奶奶抱着儿子。儿子看到我们并没有露出兴奋的表情,反而眼睛蹬大,有点惊讶看着我们,有点不知所措的样子。奶奶说,你看看,你爸爸妈妈回来了,快叫爸爸妈妈。儿子还是一动不动的定着神看我们,小嘴好像动了动,但没有声音发出。分隔才半年,儿子就与我们变得陌生了。妻子伸手过去想抱儿子,儿子却往他曾祖母怀里缩着,羞怯的低头瞄着妻子。妻子拿出一把糖果,对着儿子温情地说,乖儿子,我是妈妈呀!来给你糖吃。奶奶推着儿子的小手说,拿吧,你妈妈给糖你。这时儿子才慢慢伸出手拿了糖,也没有那么怯生生的了,妻子柔柔地顺手把儿子抱起来。儿子可能知道了是妈妈抱着他,没有反抗,乖乖的吃起糖来。
儿子与奶奶生活的一段时间里,奶奶总护着他,宠爱有加,在儿子的心里留下深刻印象。现在儿子长大上小学了,每次回家乡,奶奶念念不忘的还是小屁孩,还是一如既往般护着宠爱着小屁孩。他们俩祖孙感情还是很深很深的。
我的奶奶年龄越来越大了,我们都是她辛辛苦苦带大的,希望她在的一天都抽时间回去多看看。
不要落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