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作《诗画中国》火了,笔墨丹青尽显中国精神底色,中国的建筑,亦是三维的中国画

8月2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文化节目《诗画中国》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开播。


(图源:央视官网)

节目以“诗画合璧”的多元艺术样态,融合先进视听科技手段,带人走入画中,让我们重新发现中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

被称为“宋画第一”的《溪山行旅图》,明代画家徐渭的《杂花图》卷,元代画家的王冕《墨梅图》……一幅幅画卷伴随着诗歌徐徐展开……

节目播出后,全网累计收获50多个热搜热榜,其中微博平台相关话题累计阅读量超过了3亿。

(图源:央视官网)
 (图源:央视官网)
(图源:央视官网)

数千年来的艺术长河里,诗与画逐渐合流,成为中国人精神风骨与审美旨趣的重要依托。

而作为二维平面艺术的中国画,与作为三维空间艺术的建筑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01

相伴相生的中国诗画与古建园林

中国特有的建筑形式,与山水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式园林的发展,也是以山水的画境为骨架的。

中国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学家陈从周先生说过:“不知中国画理,无以言中国园林。”

清华大学著名教授楼庆西也说:“自元朝以后,中国园林与绘画的关系几乎是不可分的,造园技法与绘画技法相通,并集中运用于理水和叠山两方面。”

(图源:pixabay)

明代造园家计成所著的《园冶》,是我国第一部全面阐述造园法则的书。

《园冶》中提到,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疏密的空间被按照某种既定的方式排布组合,呈现出一条或几条设定的路径,横看成岭,侧看成峰,山回路转,竹径通幽。

中国园林也常采用诗画中以小见大的方法,常以滨水建筑、山石、廊桥等元素对空间进行划分,造成园林的曲折多变,扩大园林的赏玩空间,园林的幽深曲折以及对景色的组景、引景都使人觉得赏玩空间比正常园林空间更大大,给人以“画意”含蓄的审美想象空间。

(图源:unsplash)

《园冶》中也多次提到园林建筑对“画意”的追求,比如以园林建筑物或园墙的窗户、门洞边框为画框,框入相对的邻景,给人以如画的感觉,人们所看到的实景在框格中变成了一幅画,实景便产生了空灵的效果。

(图源:pixabay)

02

建筑大师们如何将中国画进行现代演绎

不少当代建筑师,也在尝试把中国画中的元素进行转译,把它们呈现在现代建筑中。

贝聿铭晚年的代表作苏州博物馆,采用了以“墙为白纸,石、植、水为画”的建筑空间表达手法,建筑雪白的墙上没有一丝装饰,像白纸一样干净如雪,石头、假山、花、草、水等以白墙为背景营造空间,创造出活灵活现的“诗情画意”之景象。

(图源:pixabay)

贝聿铭说,苏州博物馆的假山,立意于计成的“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这两句,出自《园冶》“掇山篇”“峭壁山”一节:“峭壁山者,靠壁理也。藉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理者相石皴纹,仿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圆窗,宛然镜游也。”

贝聿铭借鉴米芾的画作,以壁为纸,以石为绘,画出了一幅山水图。

(图源:pixabay)
 米芾的山水画作(图源:百度百科)

王澍作为首位获得建筑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的中国人,他的很多作品都是从传统水墨画中汲取灵感的,结合绘画技法引入空间意境的表达,创造了独一无二的风格,获得了国际建筑界的高度认可。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建筑物,自由的“S”形环绕景观,如同画中山水一般舒展与律动,同时,建筑单体采用大面积的白墙黑瓦,辅以少量灰色,融入周边的民居建筑,突显田园水墨画的意蕴。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图源:Archdaily)

王澍的宁波历史博物馆设计取意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远山法”,项目场地选定在一片远山围绕的空旷的平原之上,原本的位置及其周边都是一片片的农田及村落,村落的建筑大部分已被拆除,到处散落着残砖碎瓦,场地南侧是一片公园以及还未规划的农田,宁波博物馆的外形恰与远山相呼应。

宁波博物馆中的山水意象取自宋代画家李唐的《万壑松风图》,建筑的边界为方形,像一连绵起伏的山脉四周被利落地切断,场地北部设计有一片水域,使得建筑具有从水中上岸的意象,传统山水与建筑的关系被重新诠释。

宁波历史博物馆(图源:Archdaily)  
《万壑松风图》局部(图源:上海博物馆官网)

富春山馆的设计,以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为背景和主题设计,是建筑版的《富春山居图》。

王澍与他的团队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走遍了黄公望笔下的290多个村庄,从仅存山居原貌的20个村落里找寻到了灵感。将建筑以主山、次山、远山的方式布局,最终呈现出我们看到的“溪山之外,别具溪山,图画之中,更添图画”的独特格局,建筑层层叠叠,随自然而变,生趣盎然,这样情景交融的空间体验,是千年前《富春山居图》的艺术再现。

(图源:百度百科)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图源:浙江省博物馆官网)

建筑可模拟绘画的笔法,更可模拟气韵。

朱锫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设计的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位于云南大理,建筑师充分感受到这里独特的自然景观,用一个编织的大屋顶将室内与室外连接起来,同时屋顶的材质稀疏多孔使得屋顶下面也可以感受到光线的变化,模糊了建筑与自然的界限。表演中心的大屋顶宛若苍山映于洱海的倒影,呼应着周围连绵的地形。自然会告诉人们在这个地方应当如何建造房屋,中国传统山水画所讲求的“心境”与“气韵”也是如此。

(图源:Archdaily)

在一批先锋建筑师的探索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先锋建筑开始运用中国画中的意象,可喜的是,这些建筑实践并没有局限于对画作笔法的简单模仿,而是试图将画中的美学与意境融入到建筑之中。



03

山水城市,中国人的诗意栖居理想

中国诗画中,亦呈现了中国人自古以来诗意栖居的理想。

谢灵运的《山居赋》中,将人居环境概括为岩栖、山居、丘园和城旁,并认为“山居有异于世尘。抱疾就闲,顺从性情,敢率所乐,而以作赋”。

“山水城市”的理念,最早由我国“两弹一星”之父钱学森提出,在一封写于1990年7月31日的信中,钱学森对吴良镛说:“我近年来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能不能把中国的山水诗词、古典园林和山水画融合在一起,创立‘山水城市’的概念?人离开自然又要返回自然。社会主义的中国,能建造山水城市式的居民区。”

钱学森认为,城市的建筑不应该只有“方盒子”一条出路,应该把微观传统园林思想与整个城市结合起来,同整个城市的自然山水结合起来,让每个市民生活在园林之中,而不是要市民去找园林绿地、风景名胜。

(图源:pixabay)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山水意象的学术讨论逐渐增多,随之相关的建筑实践也在全国各地萌芽。

建筑师马岩松近年来进行了一系列将建筑外形山水化的尝试,在马岩松看来,山水城市的本质是对自然的呼唤,要提倡人造工程与自然和谐共生,建立充满诗情画意的、散发着人性光辉的城市。在山水城市理论指导下的城市建筑的核心是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联系,如同山水写意画一般可以山非山,水非水,云非云,但无论外在形式如何表现,内在精神是高度提炼的。

位于北京朝阳公园南面的朝阳公园广场建筑群是马岩松最早将人造“山水城市”的概念应用于实践的项目,被人们称作“墨色山水”,由10座高低不同的建筑错落而成。建筑群模拟了山峰、树林、溪流等自然形态,多座低层商业和办公建筑模拟溪流中被冲刷的石头,平面布局错落流畅,围合成一个开放的城市花园。

朝阳公园广场建筑群在坚持山水城市理念的同时,在技术上也进行了诸多革新。首先通风过滤系统被设置在外立面突出的纵向脊线的内部,可以将自然风输送到每一层;其次利用双塔南侧水景对外部气流进行降温;再次在外立面采用深色曲面玻璃幕墙,在全方位利用自然光的同时可有效减少阳光直射所产生的热能。该建筑获得了美国绿色建筑协会的LEED 金奖认证。

(图源:pixabay)

在同样的设计策略下,马岩松的作品还包括2017年的黄山太平湖公寓,设计时在群山中顺应山势布置建筑群体,使建筑尽可能的隐匿在群山之中。


 黄山太平湖公寓(图源:MAD)

还有2017年建成的南京证大喜马拉雅中心,该建筑群是以商业、办公和住宅为主要使用功能的综合体。该建筑设计关注城市中人与自然共生的关系,在营造高效率、快节奏的都市生活的同时,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精神契合。

南京证大喜马拉雅中心(图源:MAD)

山水城市本就是富含“诗意”的建筑理论,古时文人对中国城市的赞美也印证了城市与山水环境融合的诗意,比如描述安徽宏村的“杨柳含颦桃带笑,一边吟过画桥西”,描述江西婺源的“青石小径探幽源,村社群山掩映间”。

今天,远离城市的传统聚居村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与保护,山水城市的理论也逐渐开始被运用于美丽乡村的建设。


(图源:pixabay)

中国风景园林界泰斗孟兆祯认为,最能体现中国特色和“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城市发展方向的当是山水城市无疑,将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融入山水城市必将创造21世纪现代中国城市发展的新局面,祖国的自然山水资源和相应的山水人文资源在现代山水城市的感召下必然产生前所未有的艺术魅力。

结语

文化的传承与表达是建筑营造的灵魂,将诗情画意表达在建筑中,让人们行走在其中,犹如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中游弋。

工业革命以来,伴随着技术的革新和物质资源的迅速积累,如雨后春笋般林立的高楼大厦仿佛是一座愈加牢固的“围城”,看似科学而高效的设计却遗忘了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

探寻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性本真和精神本源,方可解当今人类栖居之困境,这值得更多本土建筑师不断探索。

参考资料:

《图文新解园冶》(赵农 编著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知中·山水:山水之间,就是中国》(苏静 主编,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从“诗意的栖居”中探究人与环境景观空间的建构》(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论文,作者:舒居然)

《社会主义中国应该建山水城市》(1993年2月27日“山水城市座谈会”钱学森书面发言)

《山水城市知行合—浅论》(作者:孟兆祯)



好书推荐

《贝聿铭建筑探索》


贝聿铭是世界级的建筑大师,他的作品大气庄重、谦虚沉稳,又不乏灵动巧思,在西方现代主义风格中融入了东方式的意境与诗韵。本书凝结了多位专家对贝聿铭职业生涯和作品风格的研究成果,全面收录了海内外有关贝聿铭的相关出版物资料,并加以梳理分析和评论,是一本学习、研究贝聿铭的大成之作。

《藏在木头里的智慧:中国传统建筑笔记》


本书没有落于介绍具体建筑的窠臼,而是从大处着眼,从传统建筑的建造逻辑入手,巧妙地分析了古人为什么这样建造的原因,并详细解释了建筑随技术发展而出现的变化,让读者在理解了传统建筑内部构造的同时,深深叹服于中国古人的智慧。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说,希望大众在关注中国传统建筑时,不仅是因为“传统”,更因为其中所蕴含的那些能够超越时代的建造的智慧与设计的质量。

《跟曹雪芹学园林建筑》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文化博大精深,以《红楼梦》中的园林和建筑为主,人物故事情节为辅助,从文学作品中体会前人的营造智慧,古为今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99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212评论 3 38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535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197评论 1 28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31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383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09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191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21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10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084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763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403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83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18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946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967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