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一个多月,我始终闷闷不乐,对一切都提不起劲儿,浓浓的无力感把我包裹着。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但我知道,这肯定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需要进行调整。
在尝试了情绪复盘,状态依然没有明显的改善后,我对自己的生活进行了整体的扫描,力图找出症结所在。
最终,我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放松过了。
我们都知道生活里,很多东西使用一段时间,就会进行养护,比如车、道路、机器等等,但轮到自身时,却容易忘记这个道理。
自从生娃和当上主编过后,我无时无刻不为工作和带娃的事情殚精竭虑,精神随时处于紧绷状态。
正是因为这样的时间久了,我才会有那种能量被耗尽的无力感。
我也意识到,应该给自己放个假了。
毕竟,消耗能量太多后,也需要及时补充。
01
放松是一件重要不紧急的事
放松,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吗?
以前,我觉得不是。
在我前面三十多年的人生里,它几乎没有被重视过。
不过,因为前面那些年,我一直过得比较轻松,没有真的很累很忙碌的体验,不重视休息这件事,并未给我带来多大的不良影响。
然而,当我开始养娃,后面又当了主编后,不但需要为孩子操心,工作强度也高了不少,这才发现一旦自己没有机会放松,整个人的状态就不好了。
我这才意识到,若把人生的发条拧得太紧,迟早会崩溃的。
因为能量用得太多,一旦没有及时充电,生活就会崩盘。
放松,就是对自己的保养。
虽然平时看着不是很紧急,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02
我们要找到恰当的放松方式
这一次,在写了很多次情绪复盘,都无法将自己从低沉的状态里拉出来后,我就意识到:是时候,从当妈的角色和主编角色里,给自己放个假了。
于是,周末我狠心送走了孩子,暂时放下了工作,想让自己放松一下。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地放松呢?
在跟江武墨老师咨询时,他曾跟我说:“你要去找那些适合你自己的放松方式。”
我这才意识到,放松的方式是需要自己去发现的。
就是说,我有责任也非常有必要搞明白,自己到底适合去哪里放松,到底适合以什么形式放松,到底如何度过一个假期,才能给我充饱电,而不是继续耗电。
这个答案只能我自己去找,没人能帮我。
这两天假期里,我尝试了在家看电影,艾灸、逛书店以及和妈妈一起去爬山。
从这些事情里,我体会到了放松的感觉,走路开始有劲头,步伐也变得轻快,白天既放松又充实的感觉,甚至让我的睡眠都变好了。
放松,是自己的事,需要为自己找到恰当的方式。
懂得如何让自己,达到真正的放松效果,也是我们需要一直做的功课。
03
适当放松才能更轻松地进步
这一周,我尝试的放松方式,是动与静的结合。
其中,让我最感到身心愉悦的,是爬山。
我们这边有一个小五台,是驴友的初级路线,全程都是土路,爬上去有一定的难度,不过风景很好。
我趁着假期,拉着妈妈一起去爬山。我们先是打车到村口,然后徒步爬山,整个爬山过程遵循的是累了就休息,有劲儿了就继续爬的原则。
我们用了一个多小时,终于爬到了山顶。
虽然爬山的过程很累,但不得不说看到山间美景,呼吸着新鲜空气时,内心很欢愉,整个人都很舒服。
尤其走到山顶后,它的视野超级好,我看到整个山都绿了,而且是层次不同、色调不同的绿,深深浅浅的特别好看。
那一刻,整个人都觉得身心舒畅,此前那种沉闷的心情也无影无踪了。
我甚至希望,以后每周都可以爬一次山。
放松带来的改变,让我意识到:真的不能再让自己继续困在家里了,要行动起来,多出去走走,让自己得到适当的休息。
因为适当放松,才能更轻松地进步。
尝到放松的甜头后,我已经开始计划下次假期的放松方式了。
我想去练车,不管是开车还是骑电动车都行,希望能通过练车让自己更自由地活动,扩大生活圈的半径,可以想去哪儿去哪儿。
更重要的是,让自己不再只是为了眼前的工作和带娃活着,随时有打开心,迎接生活的能力。
放松,不是浪费时间,而是积蓄能量。
一边放电一边充电,才是我们行走于世的正确姿态。
随时保持满电状态,我们才能走得更轻松,走得更远。
愿你我,既有追寻梦想的勇气,也有关爱自己的能力。
作者 | 小雅
编辑 | 江武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