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缠论,从顶底分型到笔,再到笔的中枢,接下是判断背驰,从而开始实际的买买买了。
背驰分为盘整背驰和中枢背驰,盘整背驰简称盘背,中枢背驰简称背驰。那么为什么会有两种背驰的情况呢。这里还是站在笔的角度简单地说一说。首先看盘整背驰:
假设现在是上涨阶段,那么在上涨过程中出现了三笔,这三笔没有共同区域,不能形成中枢:
如上图,这是上涨趋势中的两个不同走势笔的图形,图形中的三笔没有共同区域,无法画出中枢。先看左边的图形中的三段笔,从开始端到结束端,向上的两笔可以看到,开始端的笔长度要小于三笔中结束的那一笔,在上涨趋势中没有发生背驰的现象。而右边三笔的图形中,开始端的笔长度要长于三笔结束端的长度,这里发生了背驰。如下图:
当我们用眼睛直观地观察时,无法判断笔是否发生了背驰,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就非常直观地看到笔上涨的力度,其实就是黄色长方形的高度。某笔的高度高,也就是此笔的上涨的力度大,这种方式只是作为一种简单的辅助判断。
笔作为基本单位,稳定性虽然比分型强,但是比高一级别的中枢或者线段弱。笔的这种背驰只是在做笔的交易中用到,而中枢的背驰,也就是我们说的背驰,是交易中最常用的背驰。
中枢在构建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三段:进入段,中枢区间,离开段,这个在前面的文章说过。判断中枢的背驰其实就是比较进入段和离开段的力度,如果进入段的力度大于离开段,背驰;小于离开段,不背驰。
背驰,当前的行情可能结束,也可能形成中枢扩展;不背驰形成走势延续,形成第二个中枢或者出现小转大终结行情。这里只是简单的说一下中枢背驰,如下图:
中枢的背驰比较的是进入段和离开段的长度,背驰的判断在前面提到。在实际操作中,会结合MACD红绿柱的面积来判断中枢的背驰,如下图:中枢的背驰比较的是进入段和离开段的长度,背驰的判断在前面提到。在实际操作中,会结合MACD红绿柱的面积来判断中枢的背驰,如下图:
如上图所示,中间是中枢区间,左边是进入段,右边是离开段。图中的绿色箭头指向的分别是进入段和离开段的笔对应的MACD红绿柱的面积。如果是发生了背驰,那么进入段对应的MACD红绿柱的面积要大于离开段对应的MACD的红绿柱的面积。不过这张图中,眼睛很难直观地比较出两者对应的MACD面积大小,不做分别。
简单的总结一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看自己的交易级别是笔还是中枢,不管是哪种交易级别,背驰比较的都是进入段和离开段的长度,更专业的说,就是比较进入段和离开段MAC红绿柱组成的面积。在实际交易过程中,使用的是中枢级别的背驰来判断买卖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