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各种“读书会“流行在各大社群,参加读书会的你,在”阅读“的时候,你可曾想过,你手中拿起的这本书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你看过的书,有多少你还记得?是不是很多时候都忘了,但是别人一讲就想起来了呢?这种情况多是因为,没有从阅读中抓出作者所要表达的重点所导致的结果。
“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将知识运用在自己身上,使生活变得更好。看过的书,你又有在运用吗?如果没有运用,那忘记了也是“顺理成章”事。
阅读是输入,表达是输出,有时以为看过就算懂了书中的内容,实际上却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假懂”状态,因为只是了解了文字表面的意思,所以在讲诉心得的时候,只会在脑中不断地搜寻书中作者所用的文字,却无法抓出几项大重点,或无法用自己的文字语言、自己的描述方式,把重点说出来。
掌握到文章含义,才算阅读到精髓。实际上,阅读是要让我们了解作者的想法,并把作者的想法跟自身的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然后在自己生活中去实践或运用。
我们可以从阅读理解力的四个层次上来逐步增强我们的阅读理解力,帮助我们“读有所用,用有所获”。
阅读理解力共有四个层次:
第一层:掌握关键要素:5W2H(Who、What、When、Where、Why、How、How many、How
much),“人、事、时、地、物、因、果、成本”。
第二层:掌握重点间彼此的逻辑关系。
第三层:了解隐含的意义、了解阅读内容与自己的关系。
第四层:如何运用在自己身上。
学校考试通常考的是第一、第二层次,透过阅读技巧,分析处“作者讲什么?怎么讲?”
第三、第四层次的阅读理解能力,牵涉自己的背景知识有多少,因此,透过阅读后的分享,参加一个大家水平都差不多,整体水平又比你好一点的读书会将会很有帮助,大家共同进行“批判性思考”,可以刺激彼此思考的深度。
而想要达到将阅读理解力运用在自己身上的第四层次,基本上需要靠自己摸索,通过自身的背景知识,把作者的文字,用各种不同角度,分析、解构、再重构,并找出运用在生活中的方式。
知识从书中获取,然后回到现实中检验,继而发现为自己所用之新知。
拒绝做知识的搬运工,让我们做知识的运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