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江山》读书笔记
作者:刘刚 李冬君
八、审美的国度——以玉的审美属性表达国家理想
1、礼制文明
历史之于中国人,非但纪年纪事,历述成败得失,历史观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史前人未有历史观,倒是自然观与生俱来,试看庄子笔下那些真人、神人、至人、天人,便是自然观的代表和象征。庄子谈论的史前,概括起来,有两点——一是“至德之世”,二是“至治之世”。“至德之世”,尚无国家出现,有如伊甸园时期,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故无“治”可言,有“德”可称;“至治之世”,国家起源,人与万物虽有分别,却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让自然规律自发起作用,人无为而无不为。
《说文解字》说“王”,以“一贯三”说之,“三”者,天、地、人,“一”者,“王”也,“王”是贯通天、地、人的人。当然,这是汉儒的解释,若放在良渚文化里来看“王”,那“一贯三”便是贯通“三权”——神权、君权、民权,是三权合一的人。
“三权合一”的王权,在良渚文化里就已呈现,通过玉器时代的礼制文明呈现。
2、玉——石之美者。
中国文化的质,在玉石分离时,便已初露端倪,《说文解字》解“玉”曰:石之美者。这就是说,玉与石的区别,就一个字:美!玉,本来是石头的一种,因其本质为美,而与石头分离。美,不仅仅是人的一种本能感觉,它还是人的一种文化认同,因此,人的审美能力,可以说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属性。
在对美的追求上,没有比玉文化更彻底的了;在对美的表现上,没有比玉器更纯粹的了;在人类所有的生产活动中,没有比制造玉器更超越功利趋于审美的了。迄今为止的各种产业,都是以功利为目的的,只有玉器生产,一开始就是为了审美——为美建立标准和规范,使美呈现出文明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