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四川卷)据下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答案 C
解析:
从表格信息看,自秦汉至清,各朝都设置“县”级行政区划,这说明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故A项表述正确。
魏晋南北朝时期,州是地方最高行政区划,之后州之上有“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等地方最高行政区划,故B项表述正确。
宋元至清,我国中央集权逐渐加强,地方自主性逐渐减弱,故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
秦汉、隋唐时期我国行政区划以二级制为主体,自宋之后,以三级制为主体,故D项表述正确。
贝老师有话说: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及趋势、特点还有评价是高考重点,所以请同学们务必掌握!
一、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萌芽时期(先秦)——郡县制时期(秦汉)——州制时期(魏晋南北朝、隋)——道(路)制时期(唐、宋)——行省制时期(元、明、清)。
具体来说:
1、秦: 郡县制。
2、汉: 由郡、县两级制变成了州、郡、县三级。
3、隋: 州、县两级制。
4、唐: 道、州、县三级。
5、宋: 道(或称路)、州(或称府)、县三级制。
6、元: 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7、明: 承宣布政司(习惯仍称行省)以下设府、县。
8、清: 省、道、府、县
二、演变特点:
由虚入实,监察机构行政化;变化多发生在混乱时期;一级行政区变化较大;次级行政区变化不大。
具体来说:
1、由虚入实,监察机构行政化史实:
东汉时期的刺史制度逐渐演化为州一级行政机构。
2、发生在政权交替混乱时期的史实:
唐朝的藩镇;元朝的行省制。
3、一级行政区变化大,次级行政区变化不大史实:一级行政区秦汉为郡,元为行省;县级基本未动。
三、演变原则:
山川形便;犬牙相入;依经济和人口变化不断调整。
元代以前与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或山川形便);元代以后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或犬牙交错)。
元以前:与经济区、自然区和文化区相吻合;元以后:“犬牙交错”原则,避免行政区与经济区、自然区和文化区的吻合。
重点:演变原则各自的优点:
与经济区、自然区和文化区相吻合:
顺应了封建社会的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促进区域内部经济的交流发展和形成独立的经济体;有利于形成文化认同。
“犬牙交错”原则:有利于削弱地方经济实力和文化认同感;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的出现,强化中央集权。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和抗御自然灾害;对内部交通、文化交流产生了不良影响。
四、演变的趋势和特征
1、深层特征:中央集权逐步加强,地方主动性与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地方权力越来越集中到中央。
2、整体特征:二级三级制是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主体;
局部而言:县是中国历史最稳定的一级政区;州的地位不断降低。
五、对地方行政机构演变的整体评价:
1、积极:
①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②便于征发徭役、兵役,征收赋税,管理地方治安;
③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评述:以政治为目的为主,加强中央集权,遏制地方割据;维护了农耕经济的稳定和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思想上巩固了统一和认同意识,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消极:
①高度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
②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地方行政权力受到多方面限制,不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宋明两代最为明显。)
③过度限制地方权力,不利于地方和国家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