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的思考

后来看了好多的心理文章,才知道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其实很多的思维方式处理问题的方式都和原生家庭有关。

父母是工薪阶层,养育一个孩子勉强度日,养育第二个孩子就捉襟见肘了。但父母喜欢孩子,于是在哥哥十一岁那年有了我。这样让我们整个家庭就是母亲姊妹中条件最差的一个,所以偶尔就需要姨、姨夫的支援。每次谈不上给利息,但是情是欠下了。这些都是父母一辈子心心念念的东西。就直到现在我和哥哥都已上班赚钱,父母退休有养老金吃喝不愁,还在上班的小姨每年过年都会送一些鱼肉,父母还是会去尽他们所能的去买一些作为回赠。所以我从小耳濡目染也是这样的对待别人,哪怕是亲密关系。

刚和一个朋友聊天,聊到众筹或者风投给我买个耳机,是买beats还是买魅族新款头戴式耳机。我俩针对这个事情聊了一下午。朋友是比我有耐心的,我是那种和亲近的人会很放肆,会乱发脾气的人。好吧,写到这里正好ZAKER推送,说对亲近的人毒舌是一种病,这种病是回避依恋型人格。就如我们童年时,最爱欺负你的男孩就是最喜欢你的人一个道理。这种人格的形成和童年时期父母较为严厉有关。好,言归正传。我说送这么大的礼岂不是要2016年做牛做马报答你的恩情,他说你不会的,你一定会想尽办法的还给我。那一瞬间我就懵住了,我没想到仅仅是朋友都会有这么深刻的感触。就如以前在亲密关系中,我会不由自主的想去偿还人家送的礼物,生怕亏欠了谁。现在想想这都取决于从小的家庭环境。

从前年龄小的时候就总是抱怨家庭、抱怨父母没有给我什么太好的环境,嘴上不敢说,心理偶尔是有怨言的。如今岁数大了些,就会很感恩,谈不上富裕的家庭至少不是发展上的牵绊,至少有家里父母的全力支持。以前有个同事一直在埋怨父母, 说父母给了她种种的不好,好多的坏毛病都是来源于父母,这点固然无可辩驳,但已经发生的意识到了不如去改正自己,在埋怨也于事无补。有那个抱怨一辈子都这样习惯的老人不如去关注自己,改正自己了,以上是说给自己听的,知道问题的渊源,有针对性的去避免去改正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和根本。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