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烦之,请问此宣城乎?千百年间,复归宣城,感化甚大,既与昔不同也。汝可将吾复以宣城游之乎?”眼前之人一袭白衣长衫,束发短须,有神的双目直直地望着我。
“你谁啊你,神神叨叨半天,还穿着古装,拍戏呢。”
“在下李姓字太白”
“噢~李….等等,李白!!!天呐,我是在做梦嘛!”
“余尝与一人饮,言早间至宣城,久而无忘。人言可使吾识千百年后之宣城,后,吾醉酒,醒来,乃于此矣。”
宣城,李白,这两个词千年来就紧紧地连结在一起,千年之前大唐年间,一代诗仙遍迹宣城每个角落,未曾想,千年之后的我竟会偶遇李白,今日,我便将与诗仙重游故地。
“敬亭一如故也”
没错,这就是宣城的标志,敬亭山。“还记得当年您的诗词嘛,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诗仙微微昂头,一抹笑意。
千年前让李白感叹如斯的敬亭山还是一如往日的风采,我和李白重登敬亭山。沿着山脚的石阶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则是一片葱葱郁郁的竹林,竹林的深处伫立着李白的石像。让李白站在石像旁,我不禁捂嘴偷笑。“吾将营丹砂,永世与人别。不曾想千年之后竟与自己相遇于此,奇哉趣哉。”
蜿蜒曲折的山路走到尽头,便是一座小小的凉亭,四根柱子的油漆已经剥落,但依稀可以看出旧日的风采,四个沿角高高翘起,如展翅的雄鹰。李白摸了摸柱子,眼神中透露出些许怀念,或许当日,他就是在此地独坐,看着众鸟飞过。
“昔吾与叔云遇于此北楼,吾名之谢朓楼,又赋诗一首。时朝政黑暗,吾与叔父皆不得志兮。”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您不知道,您的这首诗词可是千古名句呢。”
“哈!纵是如此,吾之诗才天下谁敢不服。此诗一出,那些太守长史无不喝彩,几众幕僚更是振臂高呼:‘谪仙,谪仙!’吾今犹记!好不畅快!”李白面朝谢朓,背负双手,长衫随风而动,仿若当日一众阿谀之人仍在侧。
映衬着周边的景色,谢眺楼展现出一幅幅萧疏淡远,平和宁静,摇曳出尘的写意水墨图。高陵自可眺,况复更层楼。谢眺,李白,白居易,这座承载数千年文人灵气的小小楼阁,让世人都为之倾倒。
“此处所记,昔汪伦送我矣,念与伦饮于桃花谭”走着走着,诗仙的眼睛又亮了。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桃花潭,一个十分温柔的名字,让人念念于口中,唇齿留香。潭面微波粼粼,碧波涵空,谭岸怪石嶙峋,古树青藤纷披。移步皆成景,四时景怡人。
她美,美得并不精心动魄,那是一份江南女子独有的柔情和温婉。我和李白痴痴地望着眼前的美景,或沉醉或回忆。
临近午时,我将李白领进桃花潭附近的小酒馆。许是为了迎合桃花潭的游客,随处可见的小酒馆全都装饰地古色古香。世人皆知李白好酒,既重回宣城,必然要再次品味如今的宣酒。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李白喃喃道。这是当年宣酒的创始人纪叟离世时李白对他的深切悼念。“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当日赠诗之景吾今犹记。”李白举起酒杯,一饮而尽。“今之宣酒与前大异也。”如今的宣酒和从前相比定时有极大的不同,但却别有一番风采滋味。李白连饮几杯,重重地将杯子扣在桌上,大笑道“多谢小姐今日之助,吾将永生难忘。”
视线开始模糊,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昏暗,再次睁开眼时,我坐在敬亭山下的咖啡屋里,手中捧着一本旅游杂志。嘴角微微上扬,一切都已不重要,或许黄粱一梦,或许真切发生,亦幻亦真或许更加美好。宣城,这是我的家乡,一座典型的江南烟雨小城。笔墨纸砚,诗词歌赋,淡雅而不失情调。坐在月下,酌一杯宣酒,敬往事,邀明天。
文/沈紫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