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已成“奢侈品”,何不舍“猪”换“鱼”“禽”?
1. 30元1斤的猪肉你会买吗?
国庆期间已过了一个星期。
好久没有吃猪肉了,我走近朝阳菜市场猪肉摊贩区,想买点五花肉做红烧肉。正好听到一个大爷在我前面问:
“红烧肉(五花肉)哪门卖?”
“28元,”摊贩老板话音未落,大爷扭头走了。
又一个大姐挤上前指着一腿肉问:“这肉好多钱一斤?”
老板答:“30块”。
“排骨呢?”
“也30”。
“哎呀,还是这么贵啊!”问价大姐边嘀咕边转身离去。
听了卖肉老板的回应,我也内心感慨:确实太贵了!随即没有了买肉的欲念,不由自主地折转身来走向鸡鸭区。
2. 三万吨中央储备猪肉投放市场仍是杯水车薪!
据商务部消息:9月17日、9月24日、9月29日,仅中央储备猪肉累计已向市场投放数量达3万吨,抑制猪肉涨价措施力度不谓不大。但是,效果如何呢?请看中国猪业网载文:
中国人均年消费猪肉在20公斤上下,中国每天的猪肉消费需求在15万吨左右,也就是说,如果投放1万吨猪肉,估计仅能够支撑1个小时。
虽说国庆期间,政府投放了1万吨储备猪肉,也许对一线城市起到了一点抑价效用,但如上所述,由于全国市场需求太大,中央累计投放的3万吨储备猪肉,仍无异于杯水车薪,特别是对4线以下城市几乎感觉不到惠及,难怪节后猪肉价格依然居高坚挺。
业内人士预测:由于环保禁养扩大化、规模化养殖率不高、非洲猪瘟遗害以及新一轮猪周期来临等等因素,猪肉价格上涨趋势短期内不会扭转。也就是说,坚挺的猪肉价格仍会继续亦或更加坚挺。对此,小城百姓如是说:
3.“才一个月时间,又涨了5块钱,确实太贵了!”
“我上次买肉清楚地记得是中秋节前两天,红烧肉(五花肉)是24块钱1斤,今天买菜去一问,管它么的肉,都是30块1斤。这才一个月时间,1斤肉就涨了5块钱,这么涨下去,我这个家怎么当啊?”朝阳社区的李大妈气冲地说。
“我一两个月没有买肉了,国庆节时俺孙子说要吃肉,我去买才晓得猪肉已经涨到30块钱一斤,唉,吃不起了!”星光社区的周阿姨无奈地说。
“俺的屋里都喜欢吃腊货,你们晓得,我年年要腌腊肉、灌香肠,随便搞一下都要几十斤肉。今年这么高的肉价,我早就跟我儿子说了,过年的腊肉腌不起,不腌了;嘴馋了,就把嘴巴打几下吧!”小区保洁员向大姐苦笑地说。
4. 猪是所有畜类中饲料能量转化率最高的畜类
在中国,除了少数民族因宗教习俗外,一般百姓都喜欢吃猪肉。因此,猪肉是我国百姓最重要的肉类食品,不少家庭几乎每天吃饭都离不开猪肉。
但是,随着猪肉价格一路高歌猛涨,不少家庭因为经济压力已经不得不舍弃了多年养成的炒菜必有猪肉的习惯。就笔者来说,至少有一个月时间没有买猪肉了。原因除了猪肉涨价离谱外,还有就是感觉猪肉价格与价值不符——虽然当前因为种种原因导致生猪存栏数量减少、求大于供、“物以稀为贵,”但作为可以把饲料中35%的能量转化为肉的畜类,猪肉怎么着也不应该值这个价!
之所以这样,与百姓自己太固执于传统喜好有很大关系,以致无形间哄抬了二师兄“奢侈品”的身份价位。难道舍弃了猪肉真的不行吗?
5. 猪肉已成“奢侈品”,何不舍“猪”换“鱼”“禽”?
当下,猪肉价格持续居高不下似乎已成定势,普通百姓应该如何应对猪肉涨价的困扰?笔者认为:
一方面寄望政府强力改善措施尽快出台;另一方面更快、更有效的是百姓自己要审时度势,主动调整一日三餐的生活习惯,尽力把“以吃猪肉为主、鸡鸭鱼肉为辅”改变为“以吃鸡鸭鱼肉为主、猪肉为辅。”这样调整后的好处有二:
第一,避开了猪肉飙价的势头,能确保原有生活水平不下降
以常德市朝阳菜市场今日的猪肉、鸡肉、鸭肉、鱼肉的牌价为例可见,只要不买猪肉,就不会有任何吃不起肉的焦虑。
第二,鸡鸭鱼肉同样能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
人类喜欢吃肉并不仅仅是因为“肉香味美”,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生活中有很多人几天不吃肉就会感到身体不适,有的人一想到肉就会流口水,有的人虽然吃了很多的东西却还是感觉没有吃饱,原因就是没有吃富含蛋白质的肉类。
所以,从营养的角度来说,人类吃肉的主要作用还有获取优质蛋白质、满足人体的能量和健康需求。因为人体的肌肉及各种组织的维护依赖蛋白质,人体内各种酶的形成需要蛋白质,人体的生命体征——新陈代谢更是离不开蛋白质。
然而,除了猪肉外,鸡、鸭、鹅、鱼、牛、羊等肉类都是高蛋白质食品,而且脂肪含量更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人体更有益。
所以,普通家庭策略性地适时放弃涨价猪肉而选择低价的家禽、活鱼,既不会打乱既定的生活费用的配置、降低生活质量,又不会影响家庭成员身体的营养需求。
如此两全其美的选择,大家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