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一个陌生人聊天,得知他48岁还没结婚,我第一反应竟然是,他这么大了为什么还没结婚,是不是性格有什么缺陷。我反应过来后瞬间为我拥有这样的念头感到羞愧。我不由自主的陷入了“已到结婚年龄的思想陷阱”里。但其实每个人都拥有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的自主权利。
我想起我在游戏认识的一个14岁小孩,每次和他打游戏,他都问我:姐姐,你为什么不结婚,你30岁了为什么不结婚,你干嘛不结婚啊,你不结婚你想干嘛。在他的年龄角度看,30岁的我还没结婚,是不符合他所感知到的社会规律,或许他在知道我的年龄时,也是下意识产生了和我同样的念头:姐姐性格上是不是有什么缺陷,是不是不被这个社会认可才那么晚都不结婚。
只是因为我越发的意识到,在进入婚姻前,我得先成为“完整的我”。所以我优先选择了去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让自己由里由外都形成了自己的人生秩序,我才有能力在婚姻里和另外一个人磨合,成长,经历,直至衰老。
他问我对待婚姻是什么想法。我给他画了两个圆,两个圆交集一起的重合部分写了婚姻。单独的部分写了你,我。
我一直觉得,爱情也好,婚姻也好,让双方拥有独立的个体思想是很重要的事情。如果没有这个独立部分,两个人重叠在一起,那么由思想,认知,生活经历等所产生的对生活不同看法导致的矛盾一定会把两个人撕碎。要像两棵树一样,独立成长,长成参天大树,再由两个棵树重合的枝干形成一个可以抵住风雨雷电泥石流的安全地。
完整的独立人格在进入婚姻后,人思考的更多不会是你爱不爱我这种字面上的爱意,而是会思考如何的与对方一起成长,如何去维持一个家庭生活的完整。完整的人格在精神层面上也会更注重交流和沟通,对于矛盾产生时处理方式上也更沉着。两人对待婚姻,对待生活,对待未来的时候目标也会更一致,自然就不会产生一些自怜自爱的情绪来引发争吵和消耗。
而不完整的人格在进入婚姻后,在无法认清自己的情况下,对于情感的处理,对于生活的处理,就会出现矛盾重重的相左行为,人也会不由自主的依赖另外一个人,在问题发生时会选择逃避问题并把问题推却给对方解决,又会在情感上倾尽自己所有想法在对方身上,不去发展自己的爱好和提升自己。依赖过重导致的缠绕会让两棵树都没有水分和光照,最后走向枯死。
在我身边认识的人里面,拥有这种完整人格模式的是我老师和师母。他们是互相护持和鼓励成长的类型。聊天的时候,师母说,老师以前不爱看书,后面她经常督促他要看书啊要读书啊,慢慢的,老师在她的影响下,阅览了很多书籍,写出了很多富有文笔和感情的文章。我看到一个人倾尽了很多耐心和精力去陪伴另外一个人慢慢成长。
师母是一个内核很稳很有自己独立人格的人,她对待世界有她的一套思想逻辑,她不人云亦云,亦不跟随潮流,她有她的步伐,她有她的节奏,她一步一步走着,不急不慢。我总觉得她是盛开在高陵山上的雪莲,有没有人看到无所谓,她只管吸取着她的养分,慢慢绽放。
我想起了刘亮程的一句话:“反正我没有骑马奔跑过,我保持着自己的速度,一些年人们一窝蜂朝着某个方向飞奔,我远远地落在后面,像是被遗弃。另一些年月人们回过头,朝相反的方向奔跑。我依旧慢慢悠悠,远远地走在他们前头。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我不骑马。”
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跟从自己的内心节奏,不要被外在质疑和贬低的声音所打乱,一步一步稳定而坚定地走向自己的终生目标。即使慢一点也没有关系。
成为自己,比成为妻子更重要。完整自己,比着急进入婚姻更重要。
芸芸众生,我想遇见你。
感谢你的赞赏和点赞。